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兩岸  >   正文

詹澈:為讓臺灣農業走出瓶頸 應儘快實現三通

2007年12月12日 10:06 來源: 字號:       轉發 列印

  臺灣著名農民問題專家詹澈日前在接受本台記者專訪時呼籲:臺灣的農業産值在減少,農民的收入在減少,為了讓臺灣農業的發展走出瓶頸,應該儘快實現“三通”直航。

  詹澈長期從事農會的工作,並直接參與到農産品生産與銷售的過程中,對農民問題有著切身的感受和深入的研究。他説,臺灣處在熱帶與亞熱帶之間,海拔從0公尺到3000多公尺,雖然只有30%的平地,但是從熱帶、亞熱帶、溫帶、寒帶的水果都能生産,所以物産非常豐富。臺灣的農業發展從日據時代開始就是以農業輔導工業,上個世紀五十年代就進行了土地改革,農業的發展可以説走在世界的前面。按説臺灣的農民應該生活得很優越,但從1990年以後,臺灣的農業産值就一直在減少,水稻面積、農業面積在減少,農業人口在減少,農民的收入在減少。

  本來具有國際競爭力的臺灣農業為什麼會衰退呢?詹澈認為,最重要的因素就是臺灣在走封閉的路線。臺灣的水果基本上是內銷,除了香蕉和柳橙早期銷售過日本以外,其他高經濟水果的外銷機制都沒有建立起來。作為海島型農業經濟,沒有籌謀、沒有規劃,不能走出去,必然出現問題。尤其到2002年加入WTO,這個問題更為嚴重,本來是已開發地區卻回到了發展中地區的狀態,這樣對農民的打擊非常大。現在,臺灣農産品的自給率只有73%左右;臺灣農民的每人平均單位耕地面積不到一公頃;臺灣水稻耕地面積大約50萬公頃,可其中22萬是處於休耕狀態。耕地面積不足,但是又生産過剩,這是很不正常的現象。

  詹澈説,臺灣是海島型經濟,腹地很小,市場很小,如果沒有好好規劃,彈性不足,應付不了,是會“挨打”的。詹澈談到他的實際工作時介紹,他曾經經辦過臺灣水果釋迦的外銷,從最低層的生産作業一直到銷售,也試著銷到美國、加拿大、日本,但是都不理想,因為運輸的路途太遠,如果船運,水果會變質,而空運成本又太高。跑來跑去,還是覺得大陸市場是最可行的,而且是最有潛力的。

  詹澈認為,臺灣農業應該有一個規劃,要解決農民問題,就應採取開放政策,儘早實現三通直航。如果直航的話,臺灣嘉義、臺南那邊的漁船,從嘉義布袋港走,下午六點出發,第二天早上六點就到了,10小時到12小時的船程,水果的新鮮度不受影響。而且,臺灣可以選擇中等級別的水果,大陸消費者更能接受。這樣,臺灣的水果可以維持一定的價格,臺灣農民有一定的利潤,兩岸可以互補互利。

  這麼好的事情為什麼不做呢?詹澈説,“卡在沒有三通直航”。民進黨政府是封閉的,政治因素影響到經濟的發展。他呼籲,為了讓臺灣農業的發展走出瓶頸,應該趕快實現“三通”直航。(記者 梁繼紅 劉聰玲)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