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兩岸  >   正文

央視<探索?發現>欄目相中同安閩臺淵源牌坊(圖)

2007年12月10日 14:09 來源: 字號:       轉發 列印

同安節孝牌坊 來源:福建日報

  12月6日、7日,央視文化類品牌欄目攝製組一行4人抵達同安,進行為期兩天的牌坊採訪拍攝工作。此次拍攝的牌坊有6座,牌坊主人主要為涉臺曆史人物。拍攝內容將於明年5月在央視亮相,這也將是同安牌坊首次以地區文化品牌的形式亮相央視。

  此次,《探索發現》欄目攝製組來同安拍攝的專題片名為《中國牌坊》,全國只有三個地方以各自的特色入圍,即北京的是“皇家牌坊”、安徽歙縣的是“貞節牌坊”,來福建則是拍攝閩臺淵源的牌坊,央視看中的同安牌坊的“涉臺涉金”在全國具有唯一性,歷史意義和功能價值獨特。

  據專家介紹,在中國封建社會特別是明清時期,立牌坊是一件極為隆重、極不容易的事,須經當地官府查核事實後逐級呈報,最後由皇帝審查恩準,或由皇帝直接封贈,方能建造。即使允許建造,建造什麼規格的牌坊,也有嚴格的等級限制。因此,能獲得皇帝降旨建造牌坊,對一個人、一個家族乃至一個地方來説,都是一種至高無上、無與倫比的殊榮。

  據悉,史上同安人才輩出,《金門志》載:“金門人文藪也,其地為紫陽過化,歷代顯宦名儒,先後接踵,科目尤甲一邑”。明朝時,同安縣出進士115人,其中金門籍進士有38人,佔三分之一。因此,各種各樣的古牌坊也相對較多,據同安學者顏立水介紹,同安牌坊具有三大特點:數量多,在古同安(包括現在的金門、廈門、龍海角美等)地區,明清時期建造的牌坊就有120多座,現在保留比較完整的也還有20多座;種類齊全,有科舉坊、德政坊、節孝坊、墓道坊、忠義坊、樂善好施坊、急公尚義坊等,其中科舉坊明代最多;涉臺涉金歷史名人多,朱熹曾任同安主簿,“過化”金門後,同安、金門兩岸更是才俊輩出,金門人相繼遷居同安,歷史上“無金(金門)不成銅(銅:‘銅魚’,同安的別稱)”的説法便是例證,如今同安的許多牌坊也是為金門人所立的。此次《探索發現》欄目來同安拍攝的6座牌坊主要是涉臺涉金的牌坊,分別是紀念清靖海侯施瑯統一台灣的“績光銅柱”坊、明“三郡知府”陳滄江的“岳伯”坊及其墓前的墓道坊“恩榮”坊、明成化金門第一個舉人洪敏而修建的“鳳山鐘秀”坊、同安孔廟內的“興賢育才”牌坊和明廣西梧州府通判金門人蔡宗德之妾楊氏的節孝坊。拍攝的內容將在明年5月份的《探索發現》欄目“中國博物館日”節目中播出。

  “同安牌坊情牽兩岸,意義獨特,內涵深厚,值得好好珍惜和宣傳”,《探索發現》執行製片人感言道。《探索發現》攝製組正是要通過反映同安牌坊這一具有海峽兩岸關係和重大歷史意義的題材,來多方位、多視角展示閩臺不可分割的歷史淵源和深厚的歷史內涵,加深臺灣人民對閩臺曆史、文化的了解,豐富對祖國的認知,為兩岸文化交流提供有效的載體。(記者 雷光美 通訊員 葉文彬 張榮森 何東方)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