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兩岸  >   正文

寧波八旬臺胞傾家舍財13年開發荒山

2007年12月05日 11:16 來源: 字號:       轉發 列印

  新華網杭州12月5日電 (記者 鄭黎)浙江寧波有一位老臺胞,從上世紀90年代起,他傾盡一生積蓄,先後投入2000余萬元開發家鄉荒山。期間屢遭失敗幾近破産,至今仍堅守深山不改初衷,還動員子女上山接班。

  這位老人名叫徐永大,今年81歲,原籍寧波市鄞州區樟水鎮細嶺村。兩岸開放後,徐永大率先回到大陸,並在寧波開發區辦起了當地第一家臺資企業。

  在寧波辦廠期間,徐永大曾幾次到老家探親,發現山區的一些鄉親日子過得很艱辛,便萌發了幫家鄉做些事情的念頭。

  1992年,徐永大回到了家鄉細嶺村。他拄著拐杖,用了2個月時間,把村邊800畝荒山上上下下踏勘了好幾個來回,並規劃了一條8公里長的山區道路。經測算,總共需要花費300多萬元,這在10多年前可是一筆鉅款。徐永大表示,村裏困難,所有的錢都由我來承擔。

  在修路中,徐永大既是施工隊長,又是安全員、後勤服務員、品質監督員,什麼事都要操心。他每天一大早出發,晚上披著星星才回家,3年裏為了修8公里山路,他驅車往返跑了10多萬公里。

 

  經過五六年的時間,徐永大把800畝荒山一片片地全部開發出來了,種上了竹子、茶樹、銀杏、板栗等各种經濟作物。

  這些年來,徐永大在山上先後投入2000多萬元,把他一輩子走南闖北辦廠經商的積蓄全投了進去。由於山林收益的滯後及新項目的失誤,他累計虧損高達900多萬元,幾乎到了山窮水盡的境地。

  徐永大離開城市,丟了生意,全身心撲到山上,一呆就是十幾年,還虧了不少錢,很多人稱他是在“做傻事”。徐永大卻説,開發荒山讓家鄉富起來是我一輩子的心願,我從不後悔。

  “徐老先生的事跡傳開後,大家都很受感動。”寧波市鄞州區臺辦副主任董華淩説,有關部門幾次提出要表彰老人,授予榮譽市民,都被他拒絕了。

  徐永大説:“我本來就是山裏的農民,回報家鄉是我的本分。很多人稱我是‘臺商’,我不喜歡這個稱呼,好像把我當外人,而我覺得我是自家人。”

  近年來,徐永大多次向有關部門申請,要求把臺胞居留證改為大陸居民身份證。接待人員不解,現在臺胞居留證很吃香,為什麼要放棄呢。

  徐永大説,我早年在外闖蕩,現在葉落歸根回家了,我希望政府能理解一位遊子的心願,恢復我原來的身份,成為家鄉真正的農民。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