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兩岸  >   正文

回顧臺盟60年奮鬥歷程 臺盟中央副主席汪毅夫致辭

2007年11月29日 07:55 來源: 字號:       轉發 列印

    新華網北京11月28日電(記者茆雷磊 張勇)臺盟第八次全盟代表大會暨紀念臺盟成立六十週年大會28日在北京開幕,臺盟中央副主席汪毅夫在會上致辭中回顧臺盟發展歷程時説,過去的60年既是中國共産黨領導全國各族人民奮勇奪取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事業偉大成就,實現自鴉片戰爭以來無數仁人志士為之奮鬥犧牲的崇高理想的60年,也是臺盟在中國共産黨的支援和引導下得以成立,並隨時代前進的步伐不斷發展進步的60年。

    汪毅夫説,1947年,在臺灣人民“二二八”起義失敗後陷入苦悶徬徨的部分起義參加者,在中國共産黨的影響下,從鬥爭中逐漸認識到只有組織一個具有明確政治主張的政治團體,才有助於號召和聯合臺灣各界人士,共同謀求臺灣人民的解放和幸福。經過多方努力,尤其是在中國共産黨的幫助下,臺灣民主自治同盟于1947年11月12日在香港正式成立。臺盟成立伊始即投身於新民主主義革命,並於1948年5月發表《告臺灣同胞書》,掀開了臺盟與中國共産黨通力合作,共同致力於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事業,以及祖國統一大業的歷史篇章。

    汪毅夫説,1949年9月,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在北京舉行,臺盟推舉代表出席會議,參與制定《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參加選舉中央人民政府,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建立做出了貢獻。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初期,臺盟將接受中國共産黨的領導鄭重寫入盟章,以《共同綱領》作為自己的政治綱領,投身於鞏固人民民主專政,恢復和發展國民經濟,實現過渡時期總任務。1957年後儘管中國社會主義建設在探索中曲折發展,但臺盟廣大盟員經受住了各種政治考驗,矢志不渝,在各自的工作崗位上為建設國家和解決臺灣問題竭盡微薄之力。

    他説,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開闢了社會主義事業發展的新時期,臺盟相應地把工作重心轉移到為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和祖國和平統一服務上來。特別是1989年制定實施的《中共中央關於堅持和完善中國共産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的意見》,進一步闡明瞭中國共産黨領導的多黨合作事業的一系列重要原則,明確了民主黨派的參政黨地位、作用和任務,推動統一戰線工作和多黨合作事業進入新的發展階段。在這一文件精神的指導下,臺盟全體盟員及所聯繫的廣大臺胞,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以服務於改革發展穩定大局和祖國統一大業為己任,以建設適應時代發展要求的參政黨為目標,凝心聚力,奮發進取,在履行參政黨職能、發展兩岸關係和加強自身建設等方面取得了顯著的成績。

    汪毅夫指出,臺盟六十年曲折而光榮的奮鬥歷程啟示我們:必須自覺接受中國共産黨的領導,堅持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必須堅持以科學的理論指導自己的工作和行動;必須堅持把促進發展作為第一要務,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切實履行參政黨職能;必須充分發揮橋梁和紐帶作用,努力做好臺灣人民工作;必須不斷加強自身建設,提高全盟整體素質。

    汪毅夫在講話中表示,結束海峽兩岸的分離局面,實現祖國的完全統一,是中華民族走向偉大復興的歷史必然。胡錦濤總書記在中共十七大上,以科學發展觀這一重大戰略思想為統領,以中華民族根本利益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為核心,在深刻總結過去對臺工作實踐的基礎上,系統闡述了新時期對臺工作的大政方針,確定了今後一個時期對臺工作的指導思想和主要任務。

    汪毅夫説,作為由居住在大陸的臺灣省人士組成的參政黨和統一戰線的組成部分,臺盟倍感自身責任重大,使命光榮,必須在今後的工作實踐中,深入學習和全面貫徹中共十七大精神,更加堅定接受中國共産黨領導、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信念,進一步增強履行參政黨職能和做臺灣人民工作的能力,全面加強自身建設,開創臺盟事業發展的新局面。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