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兩岸  >   正文

鹿橋名作《未央歌》將出“繁體大陸版”

2007年11月27日 13:39 來源: 字號:       轉發 列印

《圍城》刻畫了西南聯大教授,《未央歌》則描寫了西南聯大學生。

  本報訊 (記者曹雪萍)以小説《未央歌》馳譽文壇的作家鹿橋于2002年84歲去世前,這本在海外與《圍城》齊名的描寫西南聯大的小説始終沒有在內地單獨出版。如今離鹿橋23歲寫作本書已過去65年,黃山書社從臺灣商務印書館取得版權,將於12月下旬首次在內地出版繁體橫排版《未央歌》。全書60多萬字,內地版一字未刪。

  在海外與《圍城》齊名

  鹿橋原名吳訥孫,1919年出生於北京詩書世家,先後就學于西南聯大及耶魯大學,係美術史專業博士,以後就教于美國多所大學。著有《未央歌》、《人子》、《懺情書》等文學作品。2002年3月19日因直腸癌逝世于波士頓,享年84歲。鹿橋曾一再表示,這部以西南聯大和昆明為背景描寫抗日戰爭時期青年學生生活的小説,是一部“以情調風格來談人生理想的書。”

  1937年,國立西南聯合大學于11月1日開學。1942年,剛畢業于西南聯大的鹿橋在昆明郊外的山洞裏開始了《未央歌》的創作,當時他才23歲。結果此書拖了14年,直到1959年才在香港人生出版社的幫助下由鹿橋自費印行,遂風行海外。

  該書1967年由臺灣商務印書館發行,迄今先後九版重印逾50次總計售出200萬冊。歷史學家許倬雲曾請他去臺灣大學演講,《未央歌》開始風靡臺灣大學校園,歌手黃舒駿也曾赴美拜訪鹿橋,並將《未央歌》改編成流行歌曲,將書中人物名字嵌入歌詞,在大學校園傳唱一時。

  有趣的是,2007年,李安執導《色,戒》,《未央歌》被指定為湯唯的必讀書。

  人物原型均為聯大學子

  據本書策劃編輯羅人智介紹,內地讀者最早讀到的是孔范今1990年主編的《中國現代文學補遺書係》(小説卷八)。自1992年伯爾尼國際版權公約在中國生效後就沒有出版社再出過此書,儘管多家出版社不斷與作者聯繫爭取此書的版權,但是倔強的鹿橋卻始終未點頭。

  黃山書社隨後還將出版《鹿橋歌未央》,考證小説主角現實的命運。

  香港文學史家司馬長風在《中國新文學史》中把《未央歌》看作抗戰後期長篇小説的“四大巨峰”之一,另外三部是:巴金的《人間三部曲》、沈從文的《長河》、無名氏的《無名書》。學者陳平原表示,兩部現代史上影響深遠的描寫大學生活的長篇小説,得以在抗戰的烽火中醞釀成型,一是充滿譏諷智慧的《圍城》,一是洋溢著青春激情的《未央歌》,二者分別代表“大學敘事”的兩個側面——現實的以及批判的,理想的以及詩意的。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