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兩岸  >   正文

福建小吃“繼光餅”在馬祖發揚光大(圖)

2007年11月22日 08:08 來源: 字號:       轉發 列印

    “繼光餅”原是福建居民為紀念明朝名將戚繼光打敗倭寇的小吃,如今福建做的人不多了,卻在馬祖發揚光大,成為受遊客歡迎的伴手禮。

  中新網11月21日電 提起馬祖伴手禮,歷久不衰的是馬祖老酒和東引高粱酒,近年手工點心受到遊客歡迎,隨著觀光的知名度打開,傳統馬祖特産店業者學習新的行銷模式,繼光餅、馬祖酥、芙蓉酥和黃金地瓜餃都穿了新衣,讓美味更有賣點。

  據“中央社”報道,沒有包餡的繼光餅讓許多移居臺灣島的馬祖人唸唸不忘,將繼光餅夾上蚵仔煎蛋則是老馬祖人的溫暖回憶。“繼光餅”原本是福建居民為紀念明朝名將戚繼光打敗倭寇的尋常小吃,如今福建做的人不多了,卻在馬祖發揚光大。

  三十四年曆史的“寶利軒”是將繼光餅這個傳統食品現代化的代表。負責人高明中傳承父親的手藝,不過父親那一輩的馬祖不僅是偏遠離島,而且是戰地,繼光餅只是市集裏眾多日常食品的一種。高明中説,年輕時寧可到外頭開車賺錢,也不想做餅,有一陣子馬祖賣繼光餅的店關了很多。直到父親生病,才讓他轉念。

  繼光餅一早開賣,通常上午八時至九時就賣完了,做餅的師傅前一天要先讓麵糰發酵,最遲清晨五時要開始揉面。燒爐、貼爐要相當技巧,只見高明中一邊解説,兩手不停地將麵糰貼上高溫約攝氏四百度的爐子,分秒必爭,只因為溫度不對了,麵糰就會掉到炭火裏。

  高明中説,近年外移臺灣島的馬祖人回來找家鄉味,加上觀光業起步,繼光餅打出知名度。為方便遊客購買,他開始思考現代化經營,選在介壽村的市場外另開一家店,加上現代化的禮盒包裝。

  黃金地瓜餃也讓離鄉的馬祖人思念。協和食品行負責人袁月鏵表示,餃皮是地瓜和太白粉,內餡主要混合花生和紅砂糖,加一些豬油和蔥花,包成水餃狀,炸的、蒸的、煮的皆宜。用地瓜當餃子皮是因為地瓜種植容易,以前幾乎馬祖島上每戶都種,外皮是澱粉,內餡加糖,可供勞動力高的馬祖人補充熱量。

  將新鮮魚肉打成魚漿,加上太白粉和鹽製成的魚面幾乎是馬祖餐餐必備的主食,水煮、油炒都可以,吃來帶點魚腥味,有人退避三舍,也有人就愛這種獨特的味道。

  若要買魚面回家,除各市集有賣魚面的店,南竿仁愛村 (舊稱鐵板村)由小區媽媽組成的“鐵板小館”,有一簍簍各式魚類製成的魚面,呈現的顏色不同,味道也略有差異,如果能提早一天預訂,還可請小區媽媽準備類似湯圓的“馬祖 (米時)”。


 

相關閱讀:

[ 責任編輯:董潔 ]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