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兩岸  >   正文

臺灣農業界看海西:臺灣農業的出路在大陸

2007年11月03日 12:04 來源: 字號:       轉發 列印

  中新社福州十一月二日電 “臺灣農業的出路在大陸,否則就要萎縮下去了。”國民黨智庫成員、臺灣著名農業專家詹澈,在接受此間媒體採訪時如此説。

  今天此間出版的《海峽都市報》刊登了有關臺灣農業界看海西的長篇報道。在報道中,經營農業的臺商王禮泉説,對面的海西就是大平臺,要是能夠“三通”,只跟福建做生意就做不完,但現在一年還做不了兩單。一位南投陳姓蕉農説,去年多虧了福建幫忙,要不然他們的香蕉都要拿去喂豬。

  二00六年,因産量過剩臺灣香蕉價格一度跌到每公斤四元新台幣,這時大陸及時伸出援手,六月福建超大集團緊急採購了二百噸臺灣香蕉,每公斤採購價格在十元至十二元新台幣之間。此後,臺灣香蕉價格企穩,並從每公斤新台幣六元上升至二十五元。

  這樁生意救了臺灣蕉農的急,更讓臺灣業者實實在在地看到了海西的大市場。臺灣青果運銷合作社是大陸採購香蕉的臺灣方面供貨商,其副總經理彭騰夫表示,臺灣水果在廈門上市幾天,僅家樂福(廈門店)日均銷量就達到近兩噸,大陸市場對臺灣水果的巨大消化能力可見一斑,“對岸有一個這麼大的市場在等著我們!你説誰不著急”。

  在詹澈看來,近年來,臺灣農業面臨衰退,農地減少、農業人口老化,自然災害不斷,島外廉價農産品衝擊嚴重,臺灣農業的路子越走越窄。許多臺農都在尋求新的出路,希望有一個穩定而廣闊的市場。而大陸市場潛力大、消費水準不斷提高,正是臺灣農産品的理想銷售地。

  有人望眼欲穿,有人先行一步。六十三歲的臺灣“傑出農民”林茂盛,二00二年就來到福州羅源開地種果,如今在臺灣頗有名氣。林茂盛的果園坐落在距福州市區六十多公里的羅源縣松山鎮蓮花山前的呂洞村,有二百多畝,分設桃、李、梨、檸檬、柑橘、芭樂六個區域,栽種各類果樹五千多棵。

  臺灣全方位農業振興基金會執行長郭聰欽祖籍福建,對海西同樣抱有極大的熱情。他説,現在最需要農業合作組織來穿針引線,或者通過大型農業集團,帶領臺農去海西創業。

  經常與海峽西岸進行農業交流的詹澈對此頗為樂觀。他説,閩臺農業合作已進入拓展、深化、提高的階段。現在,福建出現了一批如超大等農業龍頭企業,並且各地都在發展農産品協會等組織,在集中度、經濟能量、服務水準等方面與臺灣成熟的農業合作組織相比,已經十分接近。“就像我們的口音一樣,自然熟,多講兩句,就可以開始談合作了”。

相關閱讀:

[ 責任編輯:陽艷萍 ]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