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兩岸  >   正文

李炳才:兩岸人員往來和經濟文化交流將獲更大發展

2007年11月03日 12:00 來源: 字號:       轉發 列印
  新華網北京11月2日電 今年11月,是兩岸同胞隔絕狀態被打破、海峽兩岸開啟交往交流20週年。20年來,海峽兩岸的人員往來和各項交流蓬勃發展,成為促進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重要力量。海峽兩岸關係協會常務副會長李炳才就此接受人民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兩岸人員往來和經濟文化交流將以中共十七大為動力和契機,獲得新的更大發展。

  李炳才説,20年來,兩岸交流由暗轉明、由小到大、由淺入深,經歷了一段不平凡的發展歷程。20年的實踐證明,兩岸人員往來和經濟、文化等各領域的交流、合作,始終是兩岸關係發展中最活躍的因素。兩岸同胞不僅有血脈相連的民族感情,榮辱與共的現實利益,更有和平發展的共同願景。兩岸同胞深切感受到合則兩利,分則兩害。

  李炳才表示,20年來,祖國大陸的繁榮發展主導並帶動著兩岸交流,併為之注入勃勃生機和廣闊空間。大陸不僅是臺灣同胞的祖籍地、中華文化的原生地,還是臺灣經濟發展的堅實腹地。大陸改革開放、經濟建設和社會進步所取得的巨大成就,通過兩岸交流,帶給臺灣同胞越來越多的福祉和利益。

  近年來,兩岸交流又開拓了新的領域,出現了新的內容。一是兩岸政黨交流的開啟。2005年4、5月間,胡錦濤總書記分別邀請中國國民黨主席連戰、親民黨主席宋楚瑜來訪,發表新聞公報和會談公報,宣示了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共同願景。大陸有關方面累計出臺54項有利於擴大兩岸交流、惠及廣大臺灣同胞的政策措施。二是積極支援、促成兩岸民間行業團體開展技術性、業務性磋商。迄今為止,兩岸通過民間行業組織協商的方式,已順利實現4次臺商春節包機、數次節日包機、數項專案貨運包機和多次醫療救助包機。

   剛剛閉幕的中國共産黨第十七次全國代表大會提出了今後一個時期對臺工作的指導思想和總體要求,對此李炳才表示,推動兩岸交流、促進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是十七大報告對臺工作精神的重要內容。可以樂觀地預見,兩岸人員往來和經濟文化交流將以此為動力和契機,獲得新的更大發展。

  首先,十三億大陸同胞和兩千三百萬台灣同胞是血脈相連的命運共同體。共同的血脈、文化,共同的兩岸關係前途,共同的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遠景,把兩岸同胞緊緊地連在一起。兩岸同胞加強交往,加強經濟文化交流,是基於民族感情和共同利益的內在需求。臺灣的發展離不開大陸,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需要臺灣同胞的共同參與。我們相信,在兩岸同胞的共同努力下,兩岸交流的領域將繼續拓展、層次將不斷提高、規模將更加宏大,兩岸同胞的感情會更融洽、合作會更深化。

  其次,我們黨和政府對臺灣同胞傾注了滿腔親情和無私關懷。凡是對臺灣同胞有利的事情,凡是對維護臺海和平有利的事情,凡是對促進祖國和平統一有利的事情,我們都要盡最大努力做好。這是我們對臺灣同胞的莊嚴承諾。理解、信賴、關心臺灣同胞,是我們應盡的責任。

  第三,儘管兩岸談判的恢復受到“臺獨”分裂活動的嚴重干擾,但是,兩岸和平談判的思想已深入人心。海峽兩岸同屬一個中國,中國是兩岸同胞的共同家園,我們對於在“九二共識”基礎上重開兩會談判始終充滿誠意,也充滿信心。臺灣任何政黨,只要承認兩岸同屬一個中國,我們都願意與他們交流對話、協商談判,什麼問題都可以談。我們希望兩岸能在一個中國原則的基礎上,協商正式結束兩岸敵對狀態,達成和平協議,構建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框架,開創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新局面。

  第四,改革開放近30年來,祖國大陸以世界上少有的速度持續健康發展,綜合實力愈益壯大,國際地位不斷增強。今後五年,祖國大陸將在新的歷史起點上,繼續實現更大的發展。這將使我們比以往更有能力、更有條件、更有辦法推動兩岸人員往來和經濟文化交流。

相關閱讀:

[ 責任編輯:陽艷萍 ]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