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兩岸  >   正文

趙茲:新聞交流已成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的橋梁

2007年11月01日 20:14 來源: 字號:       轉發 列印

 

  1992年9月參加大陸記者首次組團赴臺採訪的趙茲,在座談會上介紹當年赴臺採訪的有關情況。(攝影:董潔)

 

  台灣網11月1日消息 由中華全國新聞工作者協會舉辦的紀念海峽兩岸新聞交流暨中國記協發表歡迎臺灣新聞界來大陸採訪談話20年座談會今天(11月1日)在京舉行。作為18名赴臺採訪大陸記者組團成員、時任經濟日報海外中心副主任兼港臺部主任趙茲,在向大家介紹當年赴臺採訪的有關情況時表示,經過多年的發展,新聞交流已成為兩岸民眾相互了解,溝通情感的紐帶,已成為促進了兩岸經濟、文化融合的橋梁。


  趙茲説,1992年9月5日至12日,應臺灣有關方面的邀請,由18名大陸記者組團赴臺採訪,正式開啟了兩岸新聞界雙向交流的大門。這些年來,新聞交流在兩岸關係中正發揮著獨特而持續不懈的推動作用:兩岸媒體的你來我往,正在逐漸改變著兩岸民眾彼此因隔絕而産生的誤解;兩岸新聞的交流也已成為兩岸經濟、文化交流的橋梁。


  他舉例説,1987年,兩岸新聞交流尚未開啟之前,兩岸經貿狀況在兩岸媒體中幾乎見不到公開報道,1987年之後,許多媒體紛紛開闢專版,有的甚至出版了新的報刊,專門報道兩岸經貿資訊,它們對兩岸經貿合作産生了積極的影響。他認為,20年前臺灣記者赴大陸採訪客觀上成為當前臺商西進大陸投資的輿論先導,而大陸記者對臺灣客觀翔實的介紹,則使大陸經貿界對臺灣現實和潛在的合作夥伴有了更多的了解。他説,隨著兩岸經貿交流的發展,更有一些媒體採取直接介入的方式,參與舉辦各種活動,如研討會等,為兩岸經貿界創造了更多更直接的互動平臺。


  趙茲説:回顧首批大陸記者團赴臺採訪的那些日子,總結這些年來兩岸新聞交流的種种經歷,展望今後兩岸新聞交流的發展前景,我充滿著信心,因為符合兩岸人民根本福祉的各種交流,包括兩岸新聞交流是歷史的潮流,是任何人都無法阻擋的。(郭碧娟)
 
  趙茲,1989年1月《經濟日報》“臺港澳版”創刊時擔任該版的首任主編,後任海外中心副主任兼港臺部主任。2000年後任《香港經濟導報》第一副總編輯兼總經理。長年從事兩岸新聞報道及兩岸新聞交流工作,曾于1992年和1998年先後兩次赴臺訪問。

相關閱讀:

[ 責任編輯:娟子 ]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