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兩岸  >   正文

臺灣專家看好“媽祖故鄉”工藝美術發展前景

2007年10月30日 07:29 來源: 字號:       轉發 列印

    十月二十七日,第二屆中國(莆田)海峽工藝品博覽會在福建莆田市工藝美術城揭幕,匯聚來自緬甸、越南、臺灣、香港等地三百多家企業的萬餘件海峽兩岸工藝精品。博覽會為期五天,一萬三千平方米的展館設有大師精品區、臺灣館、陶瓷展區、石雕展區、古典工藝傢具展區等十六個展區,七百多個展位展示來自海峽兩岸的木雕、玉雕、壽山石雕、古典工藝傢具、紫砂壺、珠寶等幾十個品種的工藝精品,千姿百態,精美絕倫。 中新社發 張彩林 

    十月二十七日,亮相第二屆海峽工藝品博覽會的“臺灣館”吸引觀展者。作為本次博覽會的協辦單位,臺灣苗栗縣三義木雕協會帶來臺灣二十多位木雕刻藝術家的三十余件作品,希望讓更多大陸的木雕愛好者認識臺灣木雕,分享臺灣木雕文化。 中新社發 張彩林 攝

  中新社莆田十月二十九日電 (張彩林)由國臺辦和福建省人民政府主辦、為期五天的第二屆中國海峽工藝品博覽會,今天繼續在這裡展出。莆田的木雕、玉雕、銅雕、石雕、金銀寶石、古典藝術傢具、油畫等精湛工藝品,在博覽會上集中展示,再次引起世人矚目。

  臺灣藝術協會理事長尚潔梅在此間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莆田的工藝美術擁有豐厚的基礎,十分看好莆田工藝美術的發展前景。

  “媽祖故鄉”莆田工藝美術傳統歷史悠久,風格獨特,蘊含了深厚的人文底蘊,在海內外廣享盛譽,已博得了“中國木雕之城”、“中國銀飾之鄉”、“中國古典工藝傢具之都”、“中國珠寶玉石首飾産業基地”等稱號。其興于唐、盛于明清的莆田木雕絕藝貢品,至今尚存北京故宮博物院;許多雕工精細的明代媽祖像、匾額、圍屏等作品,也至今保存在莆田、臺灣和日本長崎等地的天后宮中。

  尚潔梅説,莆田的工藝美術産品深受臺灣人的喜愛,臺灣許多廠商已經直接在莆田購買産品並行銷臺灣,臺灣很多廟宇裏面的石獅、石龍都是莆田的産品。如今,日本、臺灣的寺廟石像、木雕、石雕訂單基本都給莆田。

  據莆田市副市長阮軍介紹,目前,莆田有三千多家工藝美術企業,從業人員達十五萬,年創産值五十多億元。其中,木雕和古典工藝傢具的産值、産量及出口額均佔大陸第一位;秀嶼區東嶠鎮上的銀飾一條街,已成為全國銀飾批發市場中心;人造寶石年交易量佔全國交易量的百分之八十,世界交易量的百分之六十。

  如今,伴隨經濟的飛速發展,中國風尚正在流行世界,為中國工藝工藝美術發展開創了良好契機。尚潔梅指出,莆田目前仍欠缺國際性的行銷團隊和國際上領先潮流的設計,應整合資源將行銷策略打入北京奧運,吸引國際眼光的關注。

相關閱讀:

[ 責任編輯:董潔 ]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