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兩岸  >   正文

白先勇呼籲將崑曲列入大學正式課程

2007年10月11日 13:33 來源: 字號:       轉發 列印

 

青春版崑曲《牡丹亭》在西安交通大學上演。 中新社發冽瑋 攝

   “除了要訓練年輕演員,我們還要培養大量大學裏的年輕觀眾,為什麼?崑曲作為傳統文化科目,非常適合作為古典教育的啟蒙。當然我們可以念古典文學,但那是平面的,而崑曲是立體的。在外國,戲曲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學生們在中學就開始演莎士比亞。因此,每次到了大學,我都大聲疾呼,快點把崑曲列為大學的正式課程,我們要紮根,這是最重要的一步。”10月8日至11日,國家大劇院、香港大學、中國藝術研究院暨蘇州昆劇院在北京共同主辦“面對世界——崑曲與《牡丹亭》國際學術研討會”,以慶祝崑曲榮膺聯合國“人類口頭與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作”屆滿6週年、白先勇策劃製作的青春版《牡丹亭》演出超過100場並榮膺國家大劇院落成紀念演齣劇目,以及香港大學“崑曲研究發展中心籌備處”成立。會上,白先勇呼籲要培養大學年輕觀眾。他又説:“我很早就發現崑曲的魅力,我20多年前就説過,崑曲應該是世界的藝術。希望中國人來布道,希望崑曲像紐約大都會上演《蝴蝶夫人》那樣,有一天能走向世界,讓外國觀眾尊敬、尊重、欣賞。”

    “我聽過這種預言,説中國戲曲死亡不可避免。現在卻看到這樣認真的青春版《牡丹亭》,我覺得有理由相信,戲曲藝術可以迎來自己的青春,我們的崑曲,我們的《牡丹亭》都可以迎來自己的青春。”作家王蒙對香港大學成立崑曲研究發展中心表示祝賀,他希望內地能有更多大學也成立這樣的中心。白先勇表示,聯合國雖然宣佈崑曲是文化遺産,但事實上西方對崑曲的了解還非常有限。要向西方推廣崑曲,就要不停地出去演出。談起今年5月在香港大學成立的崑曲研究發展中心,白先勇説:“能夠在香港建立這樣一個文化機構意義非凡。要把崑曲國際化,香港具有國際大都市的戰略位置。”他還表示,這次學術研討會是歷史性的,希望這樣的國際會議繼續開,希望崑曲從中國一步步跨出去。

    來自美國哈佛大學、日本東京大學、新加坡國立大學以及中國內地和港臺的60余位戲曲專家出席了研討會,大會的宏觀主題為“當代國際視野下的崑曲與《牡丹亭》”。研討會特別邀約青春版《牡丹亭》的慶祝演出。(記者 舒晉瑜)

相關閱讀:

[ 責任編輯:董潔 ]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