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兩岸  >   正文

本網特稿:茗香飄兩岸 李瑞河打造“茶業星巴克”

2007年09月29日 08:58 來源: 字號:       轉發 列印

 

資料圖片:天福集團總裁李瑞河

  台灣網9月28日漳州消息   2007年9月28日,全球第一家茶專業院校——天福茶學院將在福建漳州市漳浦縣盤陀鎮舉行隆重開學典禮。作為天福茶學院的創辦者,同時也是集茶葉、茶食品和茶具的生産、科研及茶業周邊産業為一體的天福集團的總裁,著名臺商李瑞河,將天福茶學院的創辦看成是自己在大陸投資近十五年來最重要的成果。9月27日,記者走進了位於漳浦盤陀鎮的天福集團,採訪李瑞河先生。

  正逢開學典禮的前一天,李先生非常忙碌,記者的採訪不時被電話或者來賓的訪問打斷。而在並不連貫的採訪中,從李先生那充滿漳州口音的普通話中,從李先生樸實而務實的話語中,記者感受到了其對於大陸市場的厚愛,對於十幾年來在大陸成功經營的欣喜,對於近幾年兩岸合作交流的高度肯定,以及立足大陸、佈局兩岸、放眼世界的經營理念,當然還有他作為一個專業茶業人士對於茶文化的熱愛和推廣茶文化的信心和雄心。

  “江山如此多嬌,大陸市場這麼大,我捨不得退休”

  在斷斷續續的採訪中,李先生不只一次快樂地説起這句話:江山如此多嬌,大陸市場這麼大,我捨不得退休。

  李瑞河1935年出生於臺灣的植茶世家,祖籍福建漳浦。1993年,年近花甲的李瑞河來到大陸投資。當時他在臺灣的天仁證券剛度過1990年重大財務危機,李瑞河變賣家産,盡力把投資者的利益損耗降到最低,而自己則損失了30億新台幣。此後,李瑞河把事業的發展重心放在了大陸,他回到祖籍地漳浦創建了集茶葉、茶食品和茶具的生産、科研、文化教育及茶業周邊産業為一體的天福集團。

  到2007年9月,天福茗茶已在大陸開設了700多家連鎖店,從北京的王府井到上海的南京路,從新疆烏魯木齊到東北哈爾濱,從昆明到深圳,到處都可見天福茗茶連鎖店。此外,天福集團還建立了位於漳州的全球最大的茶博物院、位於福建廈(廈門)汕(汕頭)高速公路天福服務區的全球最大的高速公路服務區,還有位於四川的天福茶博物院第一分館。當然還有9月28日開學的全球第一家茶專業院校——天福茶學院。

  回想起近十五年的大陸投資感受,李先生説的第一句話就是:感謝我的祖先們選擇了種茶,我沒有讓他們失望。李先生笑言:大概我八字比較硬,所以比較成功。事實上,李先生的成功應該歸功於其先進的經營方式和理念。李先生介紹,來大陸創業時,他從種茶、做茶、包裝、行銷方面,都引進了臺灣優良品種和先進經驗,充實了大陸的茶業經營。

  大陸事業順利發展,也讓李瑞河對於未來發展充滿了信心,甚至是雄心。他直言不諱,未來的目標的是建立1000家直營茶葉連鎖店,各1000家的合作經營店和加盟經營店。“我們更大的目標是10000家。”李瑞河補充道。

  作為一個愛茶人,李瑞河還有一個更雄大的目標。他説,93年他剛來大陸的時候,大陸的每人平均年飲茶量是200克,如今是300克。天福爭取在2015年左右使這個數字達到1000克,與臺灣的1.3公斤接近。李總裁對此充滿信心,從而也對大陸的市場更為看重。

  不只是大陸市場讓李先生雀躍不已,作為一個承載著濃厚民族積澱的産業,李先生在開拓海外市場、向全世界推廣中國茶文化方面也是不遺餘力。李先生介紹,他們已經籌劃在舊金山、洛杉磯和溫哥華買地,建立3家集茶葉經營和茶文化傳播為一體的茶館。

  通過在海內外的經營佈局,李瑞河直言,天福茶學院是茶業“黃埔”,而未來天福茶業則將打造為中國的“茶業星巴克”。

  “19世紀英國紅茶壟斷國際,20世紀美國可樂橫掃世界,21世紀則是中國人的世紀,也必將是中國茶的世紀。”深諳經營之道和茶道的李先生這樣評價中國茶産業的發展前景。也正是帶著這樣的信念,雖然已經年逾古稀,李先生笑著坦言:江山如此多嬌,大陸市場這麼大,我捨不得退休。

  “兩岸理解萬歲”

  談及對兩岸這幾年的交流合作,李先生立即興奮地向記者講述,2005年中共中央總書記胡錦濤和中國國民黨主席連戰在人民大會堂握手時,作為臺灣隨團團員,他非常激動,這是兩岸的一次歷史性事件,而他有幸親眼見證了。兩年來,國共兩黨有關方面共同召開了三屆兩岸經貿論壇,出臺了多項惠及臺灣同胞的政策措施。談及這些對於臺商的影響,李先生談了自己身為經營茶葉的臺商的感受。

  他説最大的影響有兩點:茶葉零售直銷和外銷配額取消。他介紹,以前臺商不能獨資直接經營零售茶葉,因此總是要不斷“借人頭”。同時,臺商每年要向大陸茶葉公司購買外銷配額。如今,通過大陸近兩年頒布的惠臺政策,臺商的確是得到了很多實惠。

  如今兩岸的合作交流日趨熱絡,談到對於兩岸未來發展的期許,李先生不斷強調“兩岸一定要和平”、“兩岸要和平往來”。他説臺灣不管藍的、綠的,都應該經常到大陸走動,增加相互了解。此外,應該多鼓勵大陸官員到臺灣去走走、看看,臺灣自己對此要有信心,“理解萬歲”。

  在採訪的最後,李先生再次表達了對大陸市場的充分信心以及對於兩岸發展的展望。他説在漳浦,他的願望一一變成了現實,而大陸13億人口的市場、中華民族優秀厚重的茶文化,這些都讓他對在大陸的發展深具信心。

  “在大陸做一年等於在臺灣做五年。”李先生高度評價在大陸的投資經營。而隨著天福茶學院的創辦,李先生的創業觸角無疑有了更大的延伸。這位有著“世界茶王”美稱的老人表示,通過培養一批理論與應用兼優的茶科技、茶産業、茶文化人才,為推進中國現代茶業的升級、創造中國茶的世紀盡一份責任,出一份力。

  茶文化是具有濃郁中國味的民族文化,回顧李先生走過的“茶道”,他似乎在品一杯悠深厚遠的茶,其中有苦澀,但更多的是甘甜。而無論事業多麼成功,李先生秉承著始終是樸實而真實的為人態度。他説真正的偉大是單純,真正的智慧是坦誠,真正的力量是謙和,正所謂“茗香飄兩岸,濃淡總相宜”。而他“立足大陸,佈局兩岸,放眼全球”、打造“茶業星巴克”的經營理念則更為人所景仰和推崇。(徐麗麟)

李瑞河簡介:

  李瑞河,1935年12月10日出生於臺灣省南投植茶世家,一九五三年創立臺灣天仁集團,一九九三年,赴大陸開拓天福集團,培育了天仁茗茶、天福茗茶兩大世界知名品牌,其中,天仁茗茶現為兩岸首家茶業股票上市公司。而大陸的天福集團現有9家生産工廠,715家直營連鎖店,還建立了位於漳州的全球最大茶博物院、位於福建廈(廈門)汕(汕頭)高速公路天福服務區的全球最大高速公路服務區,還有位於四川的天福茶博物院第一分館。此外,李瑞河創辦的天福茶學院為全球首家茶專業院校。李瑞河因此被譽為“世界茶王”、“兩岸茶王”,現代中國茶文化創始者。在今年9月出版的、由漳州市有關方面主持編纂的《漳州百年百傑》傳記冊中,李瑞河同張克輝、連戰、連橫等一同入選。

 

相關閱讀:

[ 責任編輯:李艷波 ]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