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二十七日,中國國民黨中評會主席團主席、臺灣“中華海峽兩岸客家文經交流協會”理事長饒穎奇先生攜其夫人饒高淑端女士回閩西武平縣中堡鎮羅花坵自然村祭祖,受到當地鄉親的熱烈歡迎。圖為饒穎奇先生及其夫人向當地鄉親揮手問好。 中新社發 王東明 攝
中新社武平九月二十七日電(記者 黃翔)二十七日九時三十分,經過三個多小時的山路顛簸,由臺灣專程回到閩西原鄉祭祖的中國國民黨中評會主席團主席、前“立法院副院長”饒穎奇一行終于抵達此行的目的地——武平縣中堡鎮羅花坵自然村。
在震耳欲聾的鞭炮聲中和鄉親們熱烈的掌聲歡呼聲里,在挂著“熱烈歡迎饒穎奇叔公回鄉尋根謁祖”大紅橫幅的饒氏宗祠門前,饒穎奇夫婦攜手向饒氏宗親深深鞠躬。
“回家的感覺真好!”喝著象徵生活甜蜜美滿的甜湯,饒穎奇夫婦反復說著這句話。饒穎奇夫人饒高淑端特意穿著一身大紅套裝,她動情地連連說,“很久以前就想回來,終于回來了,很感動。”
饒穎奇說,先人在這樣的窮苦山區生存下來,相當辛苦。所以饒氏客家人對後代的教育非常重視,“晴耕雨讀”,饒氏後代有許多人走到世界各地。“不要忘記祖先,永遠思親,要記得自己從哪里來。”
洗手,叩拜,上香,饒穎奇率家屬及宗親在莊嚴的鼓樂聲中以鮮花香果、清酌庶饈虔誠上祭。饒穎奇還親筆為饒氏宗祠題寫“武平情深 故鄉月明”八個大字。
祭祀典禮結束後,饒穎奇在饒氏宗祠外向饒氏宗親發表簡短講話。“各位叔叔、伯伯、嬸嬸、伯母、兄弟姐妹、各位鄉親,大家好!”饒穎奇用臺灣客家話說的“大家好”引得現場一片熱烈的掌聲和歡呼聲。
“我的先祖饒忠山公清朝遷到臺灣,到現在已經兩百多年了。我今年七十有四,七十四年中一直想回到故鄉,但因為歷史變遷,一下沒能回來探親。”饒穎奇說,“今天終于讓我完成了這一生的心願,終于回到自己的家鄉,回家的感覺真好啊,太好了!”
饒穎奇說,我現在是臺灣客家人,也是武平客家人,但我們都是中國人。我現在是中國國民黨中評會主席,我要做的就是兩岸的交流工作,希望大家你來我往,相互親近,兩岸鄉親能自由自在地走來走去,兩岸永遠和平。
[ 責任編輯:董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