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油畫家陳顯棟今天中午乘飛機從海口返臺北。這是他今年第二次回瓊。十月六日,在臺北舉辦個展後,月底他將再次回瓊參加作品拍賣會,還有一個心願:作為海南師範大學的客座教授,走上故鄉大學的講堂。
今年七十七歲的陳顯棟,祖籍海南澄邁,一九四九年去臺,畢業于臺灣復興崗藝術學院藝術系,一輩子執著印象派油畫藝術。近十多年來,畫藝更趨純熟,名曉海峽兩岸。
陳顯棟一直有盡己之力在家鄉傳承畫藝的願望。去年“陳顯棟藝術基金”在海口設立,意在資助海南優秀青年藝術人才。今年初,陳顯棟繪畫工作室在海口國貿區一幢現代化商務大廈掛牌,他留駐了三個月。
半個月前,主人再歸,賓客慕名而至,談藝説畫,工作室瀰漫的顏料氣味裏,充溢著活躍的氣氛。一位年輕小夥子跟前隨後,幫忙待客,陳顯棟每每熱情向客人介紹青年:“我的學生馬浩楠”。
今年剛從海南師範大學畢業的馬浩楠是陳顯棟的入室弟子。
“他是海師的高材生,有一定功底,用功敬業,知道自己繪畫上要走什麼方向……”説起弟子,陳先生讚賞道。
“和陳老師朝夕相處,我對繪畫藝術有了更深的理解”,馬浩楠説,以前自己追求新意,多是表像、形式上的改變,“創新應該來自內心真正的感受。”
工作時,陳先生偶爾會指著自己的畫布和馬浩楠“聊天”:為什麼這裡要畫這一筆?有時,陳老也會在馬浩楠的畫布上揮毫數筆:畫面與先前有何不同?
在馬浩楠眼裏,陳先生更多是身教。“老師勤奮,每天六點起床,中午吃完飯接著畫,直至天黑。”“老師較真,有幅畫,挂在走廊細看,搬回室內琢磨,前後改動二十多遍,直到不能再下筆,才滿意簽名。”
六十歲時,陳顯棟發明瞭新媒材“畫膜”,藝術生命從此鳳凰涅槃。“畫膜”是陳老的獨特繪畫標誌。
“老師不藏藝,他會詳盡地講解做‘畫膜’的每一道程式”,馬浩楠透露,老師至今一直和他一起試驗各種繪畫媒材的性能,希望再有創新。
馬浩楠略顯靦腆地説:“現在,我每當畫畫不理想時,覺都睡不踏實,夢裏還在擺造型。”他的學藝計劃是“只要老師滿意,就儘量長時間跟他學習”。
陳顯棟認為,一位有成就的畫家,必須有天賦,勤奮且創新,善於表達思想。
近年來,陳先生頻繁穿梭兩島。“我是海南人,因而常回海南島。我年近八旬,想給海南多留下點東西!”陳顯棟先生期待著。(完)
[ 責任編輯:楊雲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