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兩岸  >   正文

零關稅實施兩年 大陸自臺灣水果進口量減價增

2007年09月17日 14:55 來源: 字號:       轉發 列印

  自2005年8月1日祖國大陸對原産于臺灣的15種進口水果實施零關稅以來,零關稅臺灣水果的“大陸之行”已滿兩年。據海關統計,2005年8月至2007年7月的兩年間,大陸共進口原産于臺灣的水果7436噸,價值899萬美元,分別比前兩年(2003年8月至2005年7月,下同)增長11.2%和37%,其中15種零關稅水果(以下簡稱“零關稅水果”)進口5615噸,下降9%,佔同期自臺灣進口水果總量的75.5%;價值764萬美元,增長23.4%,佔同期進口總值的85%。其主要特點有:

 

  一、進口品種較為集中

 

  兩年來,“登陸”的零關稅水果中楊桃、檳榔和柚的進口量佔同期進口總量的76.4%。其中,楊桃進口量最大,兩年共進口1600噸,佔同期零關稅水果進口總量的28.5%;檳榔進口值最多,為332萬美元,佔同期零關稅進口總值43.4%(下表)。

  

         2005年8月至2007年7月自臺灣進口“零關稅水果”情況表

 

 

數量(噸)

金額(萬美元)

比重

數量

金額

總計

5615

764

100.0%

100.0%

鮮楊桃

1600

162

28.5%

21.2%

檳榔

1384

332

24.6%

43.4%

1307

106

23.3%

13.9%

鮮或幹的芒果

449

50

8.0%

6.5%

鮮或幹的鳳梨

245

22

4.4%

2.9%

鮮或幹的番石榴

199

17

3.5%

2.3%

未列名鮮果

158

15

2.8%

2.0%

鮮蓮霧

130

41

2.3%

5.4%

鮮番荔枝

81

12

1.4%

1.5%

鮮木瓜

62

8

1.1%

1.0%

 

(數據來源:中國海關總署網站  製表:金融界網站財經頻道)

 

  二、主要以一般貿易方式進口,對臺小額貿易成重要補充

 

  兩年來,大陸以一般貿易方式進口零關稅水果5163噸,下降14.4%,佔同期自臺進口零關稅水果總量的91.9%;價值685萬美元,增長14.7%,佔同期自臺進口零關稅水果總值的89.6%。由於一般貿易運輸路線要繞經第三地轉机,而對臺小額貿易是目前臺灣水果進入大陸的最便利方式,但受到運輸規模等限制,目前卻還只是臺灣水果進口的一種補充。同期,大陸自臺以對臺小額貿易方式進口零關稅水果僅456噸,價值79.6萬美元,分別增長2.3倍和2.5倍。

 

  “零關稅”政策實施兩年來,“零關稅水果”進口量不增反減,主要受到以下兩個因素制約:

 

  一是無法全面直航成為最大瓶頸。目前,臺灣水果進入大陸的運輸渠道主要有兩種:一種是將水果自臺灣本島運到金門、馬祖等外島,再用臺灣籍漁船運到指定的口岸以對臺小額貿易的方式進境,此種方式費用低、運輸時間短(僅需1天便可進入最近的廈門口岸),但臺灣方面的審批時間較長,造成諸多限制,局限性很大;另一種是經兩岸三地班輪運輸進境,但海上運輸時間較長,較前一種運輸方式需多耗時4天左右,成本較高,而且通過集裝箱整批轉机導致一次供貨量太大,如果不能在短期內銷售出去,保鮮等問題容易造成損耗乃至虧損。運輸渠道的制約使得臺灣水果難以大量進入大陸市場,兩年來自臺水果進口量僅佔大陸水果進口總量的0.3%。所以,需要通過協商採取措施以縮短臺灣水果到大陸的轉机運輸時間,增強臺灣水果在大陸的競爭力。

 

  二、價格偏高使得臺灣水果的市場競爭力較弱。早在對臺灣水果實施零關稅政策之前,我國已對多數東盟水果實施零關稅。東盟水果經過長期發展,産業化程度、貿易成本都優於臺灣,經過多年發展已形成了固定銷售渠道和客戶群。2005年8月-2007年7月,我國自東盟進口水果達到198萬噸,佔我國水果進口總量的8成,遠遠高於臺灣水果所佔比重。此外,海南等熱帶水果種植大省從臺灣引種種植的水果(通常稱為“臺商水果”)與原産于臺灣的水果品種和品質相倣,而價格卻相對低廉,在中低端消費市場具有很強的競爭力。上述因素都使得由於運輸成本及種植成本過高導致價格偏高的臺灣水果顯得市場競爭力不足。

相關閱讀:

[ 責任編輯:董潔 ]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