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兩岸  >   正文

臺灣女嫁大陸郎日漸增多 更有被寵的幸福感

2007年03月13日 08:10 來源: 字號:       轉發 列印

  近年來,隨著大陸經濟和社會等各方面的快速發展,兩岸通婚的擇偶渠道日趨多元化,婚姻品質和婚姻結構不斷改善,在性別上也不再是女方清一色來自大陸,許多臺灣新娘從寶島遠嫁大陸,過上了幸福生活。

  臺灣新娘日漸增多

  1989年以來,兩岸通婚逐漸增加。在早期的跨海姻緣中,呈現出了“孔雀東南飛”的一面倒趨勢。2002年,廣西民政部門發現,在當年年底桂林、柳州、南寧三城市結成的1300多對兩岸夫妻中,只有2對男性是大陸居民。不過,隨著海峽兩岸交流的逐漸增多,兩岸婚姻的發展趨勢已經不再是“大陸女配臺灣郎”的“單向輸出”狀況,“臺灣女嫁大陸郎”的個案正在逐漸增多。臺當局有關部門2005年的調查結果顯示,據不完全統計,赴臺灣結婚的大陸新娘約有20萬人以上,而同期赴大陸結婚的臺灣新娘也增加到5000人左右。

  曾經在臺灣出過十多本介紹大陸書籍的女作家郜瑩就告訴《環球時報》記者,她走遍大陸的大江南北,發現大陸男子與臺灣男子相比,他們對女孩更始終如一。除了錢之外,他們還有更多的志向與愛好,讓女孩更有被寵的幸福感。臺灣一檔電視節目《臺灣人在大陸》曾經在好幾集的節目中,一再地播出大陸男子下廚為家人做晚餐的鏡頭,而臺灣男子向來認為“君子遠庖廚”,就算是男廚師回到家也很少下廚房,全靠妻子伺候。光憑這一點,大陸男子就讓許多臺灣女子著迷。

  大多數都過得不錯

  嫁給大陸郎的臺灣新娘多半都受過高等教育,不少人還曾在歐美留過學,而且大部分人結婚時的年齡都超過了30歲,思想、事業和經濟都很獨立,不太容易受到傳統觀念的束縛。而這些臺灣新娘的丈夫們,受教育的背景以及社會地位大多和她們相倣,再加上又擁有大陸男人“特有的寬廣胸懷”,也不大可能非要用傳統觀念去約束自己的妻子。因此,這些臺灣新娘選擇定居大陸的原因,除了愛情之外,更多還是看好在大陸的發展潛力和生活、工作條件。

  曾在臺灣文化大學當過助教的吳太太是最早來大陸定居的臺灣新娘之一。十多年前,因為一場北京文化交流之旅,吳太太遇到了她生命中的“另一半”,從此,北京就變成了她的第二故鄉。為了與丈夫團聚,吳太太千里迢迢來到北京,賣書、賣畫,後來又開辦北京第一家海報專賣店。還有一些臺灣新娘,雖然為了愛情而放棄了事業,但也覺得日子過得很好。臺灣實力派歌手千百惠,嫁給大陸一位音樂人後就常住北京,過著平淡的生活。臺灣著名作家玄小佛也因為嫁給了大陸一位導演後而放棄了自己在臺灣的事業。

  也有不少煩心事

  與大陸新娘在臺灣大多生活在社會底層,生活窘迫,有的甚至慘遭夫家虐待,不得不走上街頭進行抗議相比,臺灣新娘在大陸的境遇可以説是“掉進了蜜罐裏”,但這也並不代表她們對現狀都“一切滿意”。由於兩岸生活習慣、社會民情的客觀差距,許多臺灣新娘,尤其是嫁到北方地區的臺灣新娘並不能很快地融入當地社會,有時難免會感到孤獨。再加上日子長了,與丈夫之間也難免有些磕磕碰碰。還有一些臺灣新娘,在大陸當前激烈的就業競爭中難以立足,最後只好又返回臺灣發展。

  不過,最讓臺灣新娘們煩心的還是臺當局對兩岸婚姻的一些限制。為了讓臺灣民眾在大陸過得舒心,大陸的政府機關不僅正式認可了臺灣教育主管部門核準的臺灣高等學校學歷,還出臺了一系列便利臺胞的措施。但是,臺灣方面卻給臺灣新娘設下了重重關卡。有位臺灣新娘在大陸生下孩子後,想回臺灣落戶卻屢遭拒絕,最後通過關係找到一位“立委”也只能讓孩子以“難民”的身份回臺灣落戶。

  而一些臺灣新娘的“另類舉動”,也給其他臺灣新娘造成了困擾。據“臺灣民視”2003年9月20日報道,臺灣有關部門曾發現一對不停與大陸新郎“結婚”的馬姓姐妹,其中姐姐通過婚姻介紹所,多年來結婚共16次;再婚的理由全是“丈夫”“失蹤”(臺灣地區法律規定:事主一旦因配偶“失蹤”向警方報案,半年後即可向法院申請終止婚姻關係)。其妹也曾兩度與大陸男子結婚,但結果兩位“丈夫”也都以“失蹤”收場。有關部門發現她們的“丈夫”都是由同一個婚介集團引進臺灣的,因此懷疑她們是偷渡集團的“婚托”。(袁忠海 孫香蘭)

  來源:環球時報

相關閱讀:

[ 責任編輯:system ]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