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要聞  >   正文

揭秘“獵狐”背後故事:抓捕驚心動魄似好萊塢大片

2015年04月15日 13:13:00 來源:中國共産黨新聞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隨著中國國內反腐力度的增強,有一些經濟犯罪的嫌疑人和職務犯罪的嫌疑人出逃國外的趨勢也有所上升,為了不讓國外成為這些經濟犯罪嫌疑人和腐敗分子的避罪天堂,2014年7月,公安部推出了“獵狐2014”專項行動,廣受社會各界關注。今年4月1日,“獵狐2015”專項行動也已正式展開,在緝捕境外經濟犯罪嫌疑人的同時,還將重點緝捕外逃職務犯罪嫌疑人和腐敗案件重要涉案人。

  近日,公安部“獵狐2014”專項行動辦公室負責人劉冬在接受一檔訪談節目採訪時表示,去年的行動,遠赴海外“獵狐”的60個行動組無一失手,均有捷報傳回。“無一失手”的團隊有何特點?“獵手”們在追捕犯罪嫌疑人時又遭遇了哪些驚險與不易?外逃犯罪嫌疑人的生活到底如何?劉冬在節目中進行了一一解密。

  “神秘”獵人需何素質?

  據劉冬介紹,“獵狐”專項行動組的20多個人平均年齡30多歲,半年之內執行了70多次任務。他們需要隨時接到電話拎包就去趕國際航班,在埃博拉西非疫情最嚴重的時候到尼日利亞去追捕犯罪嫌疑人,甚至還要去往戰爭動蕩的國家去執行任務。

  談到選拔標準,劉冬表示,懂偵查+懂法律+懂外語是“獵狐”成員需要具備的三大素質。首要必備條件是懂偵查,有公安工作經驗,熟悉相關案件辦理;第二要懂法律,除了精通自己領域的法律外,最好還要熟知國外的法律,有國際執法合作工作經歷;第三,懂外語。

  “其他必備條件包括高智商+高情商+高逆商。‘獵狐’的成員必須具備較高的智商,以應對狡猾的‘狐狸’;較高的情商,順利實現和相關國家、地區執法部門的合作;較高的逆商,面對各種突發狀況和艱難險阻,隨機應變,妥善處置,愈挫愈勇。”劉冬表示。

  抓捕行動危機重重 似好萊塢大片

  在獵狐辦工作,必須有説走就走的體力,扛得住熬夜,經得住顛簸,這是一支頑強的、抗壓性極強的隊伍。

  據劉冬回憶: “獵狐”行動的抓捕過程不僅辛苦,而且時常充滿風險,埃博拉病毒、反政府武裝、機場拒載等等,太多太多不可預計的因素讓抓捕過程艱難驚險,有時候像好萊塢大片一樣。

  有一個犯罪嫌疑人在2006年逃往尼日利亞,在其逃亡的8年間,尼日利亞警方曾經抓到過他,但又被其伺機逃脫。“去年8月,當我們接到確切情報的時候,尼日利亞正爆發埃博拉疫情,當時我們還真有過猶豫,可是埃博拉疫情什麼時候得到控制無法預測,我們也擔心錯失良機,最終還是決定,去!”劉冬説。

  “但驚險的事還是發生了,行動組的一個隊員一到尼日利亞就開始發高燒,此時所有行動組成員都很恐慌,擔心他得了埃博拉,在這樣的情況下,行動組組長經過請示,通過使館協助找到中國醫生為其診斷,幸好確診結果是瘧疾,雖然也不是什麼好病,但不是埃博拉已是萬幸。最後我們決定將生病的隊友留在尼日利亞的首都接受治療,其他人赴另一個城市繼續執行行動。”劉冬説,“大家真的都是蠻拼的,那個隊友在養病期間就一直在房間的樓道裏跑步發汗,一天喝掉20瓶礦泉水,最終兩天后退燒,跟上大部隊,很令人感動。”

  另一個故事發生在戰亂國,犯罪嫌疑人隱藏的地點是反政府武裝控制的區域,並且和當地反政府武裝的一些領導成員關係很不錯,這又給緝捕工作帶來挑戰。在當地警方的配合下,行動組進入到反政府武裝的控制區,發現犯罪嫌疑人,調開他周邊的人員,迅速把他裝上警車,然後迅速離開反政府武裝的控制區。“他在車上就跟我們緝捕隊員説,你們帶不走我。他很有信心,你們帶不走我。因為他知道,他被抓了之後,他那些隨從馬上就會去報告,果然這個車在往政府控制區返回的時候,後邊車就追上來了。經過鬥智鬥勇,終於甩開後面的‘追兵’進入安全區,如果在不安全區域被後面的車追上,後果不堪設想。”劉冬説道。

  外逃嫌疑犯見到民警第一句話竟是“你們可來了”

  除了主動出擊的抓捕“攻堅戰”,“獵狐”的另一大法寶就是“攻心術”——勸返、發佈自首通告。

  劉冬介紹,從目前抓獲和接觸的情況來看,外逃犯罪嫌疑人總體上狀況都不太好。曾經在國內過著優越生活的犯罪嫌疑人,逃亡海外的生活窘迫不堪。白天不敢與人接觸,晚上夜不能寐,有病不能就醫,就連被當地黑社會敲詐杠也只能忍氣吞聲。他們中的很多人晚上睡覺都不敢脫衣服,隨時都得做著逃跑的準備,沒有睡過一個安穩覺。很多犯罪嫌疑人見到我們民警第一句話竟然是“你們可來了”。

  生理心理的雙重煎熬,再通過親人的感召和“獵狐”行動組的勸返,截至2014年12月31日,“獵狐2014”專項行動共抓獲外逃經濟犯罪人員680名,其中緝捕歸案290名,投案自首390名。 (記者景玥) (據新華社、北京衛視節目綜合報道)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