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要聞  >   正文

“希拉裏風暴”席捲全美 首位女總統呼之欲出?

2015年04月13日 08:00:00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資料圖:美國前國務卿希拉裏克林頓中新社發 吳慶才 攝

  中新社華盛頓4月12日電 題:“希拉裏風暴”席捲全美 首位女總統呼之欲出?

  中新社記者 張蔚然

  2016年美國總統大選最重磅參選人、前國務卿、前第一夫人、前參議員希拉裏克林頓當地時間12日正式宣佈競選美國總統,其競選網站同時啟動。作為兩黨眾多正在和潛在候選人中最具實力與名氣的“種子選手”,希拉裏能否打破美國政治“最高天花板”、當選首位女總統,成為時下最熱話題。

  最“人性”:競選為普通人代言

  上幼兒園的小朋友、準備搬家的夫婦、期待新生命降生的家庭、打算舉辦婚禮的戀人、規劃退休生活的老人、經營小家族企業的普通人,希拉裏當天推出的長達2分18秒的競選視頻中有大半時間都在講述不同膚色、不同年齡普通人的故事,涵蓋了亞裔、拉丁裔、非洲裔、同性戀等群體。她在故事後半部分出現,宣告自己要競選美國總統,爭取選票,邀請每個人加入這段旅程。

  希拉裏參選立即讓美國媒體陷入“癲狂”狀態,多數媒體認為希拉裏“以人為本”、“不突出個人”的參選方式至少是一種“不壞”的選擇。華盛頓郵報稱,與2008年在競選視頻中“孤身出鏡”相比,希拉裏此次把所有人的故事都“放到自己前面”是一種進步。

  希拉裏競選官網隨即上線,頁面呈現“柔和藍色”,首頁正中央是她親切笑著與老年人交談的照片,下方是競選口號,“新的旅程,下一章節”。從諸多細節分析,希拉裏意圖傳遞她關心每個普通人的美國夢、願與之對話的理念。

  最“吸金”:劍指25億美元籌款目標

  希拉裏當天宣佈,她將前往艾奧瓦州與選民互動。事實上,她的競選團隊早已搭建成型,外界稱之為“奧巴馬2.0版”團隊,擔任團隊主席的波德斯塔即是為總統奧巴馬效力的前高級競選助手。希拉裏已把最有經驗的競選經理派到艾奧瓦州、新罕布希爾州、內華達州和南卡羅來納州等初選關鍵州效力。她甚至雇傭了一位谷歌公司高管,後者將助其打造史上“最華麗和實用”的手機競選APP,通過數字化手段拉攏選民。希拉裏身邊的高級助手也已廣泛邀請知名美國媒體政治記者“聊天聚餐”,避免再陷2008年競選期間媒體“圍攻”希拉裏的境地。

  鋻於希拉裏目前遠超其他候選人的知名度和影響力,她料將成為今年籌款大戰的“吸金王”。有媒體透露,希拉裏志在本次競選週期籌款至少25億美元。

  最“激烈”:共和黨“火拼”希拉裏

  在“選擇希拉裏”上線的同時,“阻止希拉裏”也已上線。共和黨已在弗吉尼亞州、艾奧瓦州、佛羅裏達州、俄亥俄州、科羅拉多州、北卡羅來納州等6個搖擺州投放題為《阻止希拉裏》的負面廣告,指責希拉裏接受外國捐款、用私人郵箱處理公務、擅自刪除3萬封郵件,毫無公信力。

  從某種程度而言,共和黨此舉可謂直擊希拉裏“軟肋”。彭博新聞社發佈的民調結果顯示,高達53%的美國民眾認為希拉裏不夠誠實,屬於“刻意隱瞞或者刪除”私人郵件內容。

  共和黨主要候選人紛紛放出批判希拉裏的廣告,已宣佈參選的肯塔基州參議員保羅指責希拉裏接受外國捐款之舉特別“虛偽”,克林頓夫婦淩駕於美國法律之上。共和黨最具實力的候選人、尚未正式宣佈競選的前佛州州長傑布布希把希拉裏列為“頭號敵人”,他在給選民的信中表示,班加西事件暴漏希拉裏處事不當,她當選會讓美國在海外顯得“更軟弱”,為阻止她,請每位選民火速給布希捐款5美元!

  然而,向選民“要錢”最直接的當屬共和黨全國競選委員會。該委員會12日以“超市賣菜”的口吻緊急呼籲選民捐款,幫助共和黨抵擋希拉裏陣營的攻擊,“現在捐款,就能獲得兩倍效果!100美元能當200美元花!現在輸入金額,就是投資美國的未來!”

  最“爭議”:“不接地氣”是硬傷?

  儘管風頭一時無兩,仍有不少人認為希拉裏有重演2008年初選“滑鐵盧”的風險,她當時被“欠缺經驗”的奧巴馬擊敗。“不接地氣”,是美國媒體總結希拉裏初選失敗的重要原因。時隔6年,希拉裏仍需與這四字“頑強對抗”。今年年初,希拉裏被曝曾在過去8年內逾200次乘坐納稅人買單的私人飛機出行,有時還乘坐歸大企業和競選“金主”所有的私人飛機出行,可口可樂等公司都曾為希拉裏提供私人飛機,這再次引發外界關於其“特別有錢、脫離民眾”的評價。

  民主黨一些潛在候選人已開始以此攻擊希拉裏,前羅得島州州長查菲認為希拉裏“似乎離華爾街太近”,高高在上,不應成為美國總統。

  要想成功入主白宮,希拉裏須制定完善的競選戰略,把自己塑造為一位“務實、親民”的候選人,進而不犯錯誤、減少失誤,一路過關斬將。顯然,她今天僅僅是先聲奪人,其競選之路才剛剛開始。(完)

相關閱讀:

[ 責任編輯:郭碧娟 ]

原稿件標題:

原稿件標題URL:

原稿件作者:

轉載編輯:郭碧娟

原稿件來源:中國新聞網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