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要聞  >   正文

日本最大驅逐艦“出雲”號服役 曾侵華臭名昭著

2015年03月26日 08:08:00 來源:新聞晨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日本最大驅逐艦“出雲”號服役 曾侵華臭名昭著

  3月25日上午,日本海上自衛隊最大的艦艇“出雲”號開始服役。

  據共同社報道,日本自衛隊目前最大的驅逐艦“出雲”號直升機驅逐艦25日交付海上自衛隊,正式開始服役。“出雲”號曾是侵華日軍海軍旗艦,在華犯下纍纍罪行,後被擊沉。在二戰結束70週年之際,日本高調復活“出雲”艦,用意何在?消息一齣,引發外界的關注。

  舊“出雲”曾侵華臭名昭著

  “出雲”作為軍艦的名字早在19世紀就有了。

  甲午戰爭後,日本從清政府獲得了鉅額賠款。為利用這筆飛來橫財,日本政府1886年計劃新一波武力強化計劃,海軍的強化方案稱為六六艦隊(戰艦6艘、裝甲巡洋艦6艘),“出雲”號巡洋艦便是利用這筆款項向英國訂制的裝甲巡洋艦。“出雲”號于1898年開工,1900年服役,在日俄戰爭期間成為日本海軍的作戰主力。

  侵華戰爭期間,“出雲”號巡洋艦成為日軍侵華海軍旗艦。七七事變後,停泊在黃浦江蘇州河口的“出雲”號,用大炮猛烈轟擊中國軍隊陣地,掩護日軍進攻。它還轟擊上海工廠、學校、民房等,造成中國人民生命和財産的巨大損失,可謂臭名昭著。

  但“出雲”號在侵華期間也遭中國軍隊猛烈還擊並受重創,最終被美軍擊沉。

  與航母“只有一張紙距離”

  如今,整整70年後,這一有“歷史污點”的戰艦再次出現在日本海上自衛隊艦隊序列中。

  據報道,“出雲”號基礎排水量為1.95萬噸,滿載排水量為2.7萬噸,造價約1200億日元(約合人民幣62億元)。其艦體類似航母,艦首至艦尾由整塊甲板貫通,全長248米,可同時起降5架直升機,最多可搭載14架直升機,並能為其他艦艇提供燃料補給。

  日本方面稱,“出雲”號隸屬於日本神奈川縣橫須賀基地,它將在結束半年訓練後用於海上自衛隊執行警戒、監視任務。“出雲”號具備較強的指揮通信功能,將成為日本海上自衛隊護衛艦編隊的核心艦,該艦可容納470人,可用於日本西南諸島防衛人員的輸送及遭遇大規模災害時的人員疏散和救助。

  日本現行憲法禁止日本保有攻擊型航母。但一些專家認為,“出雲”號無論在噸位、佈局還是功能上,都已符合現代輕型航母標準,可以看作是“準航母”。然而,日本防衛省聲稱,“出雲”號不具備起降戰鬥機的功能,不屬於攻擊型航母。

  對此,中國軍事專家尹卓在央視節目中表示,“出雲”號最大的特點首先是噸位大,之前海上自衛隊最大的“日向”號排水量只有1.3萬噸。該艦所配備的升降機承載的噸位較大,不僅能承載直升機升降,也能滿足F-35戰機升降作業需求。另外,“出雲”號的直通甲板長度、寬度較大,有條件改造為滑躍式甲板,滿足F-35B戰機滑躍起飛需求。

  中國軍事專家杜文龍則明確指出,“出雲”號與輕型航母“只有一張紙的距離”。他表示,“出雲”號的直通甲板和艦島等設計都為戰機的起降提供了可能,現在就等著F-35B的加盟。一旦F-35B加盟,“出雲”號從反潛艦到航母的變身瞬間就可以完成。

  “‘出雲’服役與鄰國有關”

  據悉,日本防衛省已決定將“出雲”號部署在神奈川縣橫須賀的海上自衛隊基地,作為離島防衛作戰和大規模災害發生時的海上司令部使用。日本海上自衛隊官網25日透露,日本今秋將舉行海上自衛隊閱艦式,旨在提升自衛隊隊員士氣、展示精銳武器。

  不過,對於“出雲”號服役,共同社報道説,在日本不斷加強西南地區防衛力的背景下,大型艦艇的服役可能會刺激周邊國家。而日本海上自衛隊則直接表示,“出雲”號裝備了高精度的潛艇探知裝置,提高了應對中國潛艇攻擊的能力。

  對此,尹卓表示,“中國海上力量的特點是潛艇數量較多,日本發展反潛力量當然是針對中國”。尹卓指出,美日聯合作戰設想中,進攻型力量主要由美國承擔,反潛力量則由日本承擔。日本還負責幫助美國封鎖第一島鏈和第二島鏈附近海峽、水道。“出雲”號將成為日本艦隊的核心艦隻,作為反潛指揮艦參與作戰。

  杜文龍認為,“出雲”號將能從海上和空中對中國潛艇構成遏制。“出雲”號本身反潛能力出色,如果再與P-3C等固定翼反潛巡邏機聯合行動,將對中國海軍潛艇數量優勢構成很強的遏制效果。

  而日本《朝日週刊》報道稱,“出雲”號的服役,與鄰國有很大關聯。

  報道中提到,中國海軍的第一艘航母“遼寧”號已于2012年正式服役,且旨在拓展在東海軍事影響力。而日本急著讓“出雲”號服役,第二艘同型戰艦也在建造中,“應該就是為對中國海上軍力進行牽制”。

相關閱讀:

[ 責任編輯:梁行 ]

原稿件標題:

原稿件標題URL:

原稿件作者:

轉載編輯:梁行

原稿件來源:新聞晨報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