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善意。在2003年至2005年的談判中(伊朗與法國、德國和英國),伊朗提交建議,內容包括:宣佈停止提取純度為5%的濃縮鈾,出口所有低純度濃縮鈾或者將其製成燃料棒,承諾簽署國際原子能機構保障監督協定及附屬安排的附加協議。這一協定將提高透明度,准許國際原子能機構突擊檢查未公開設備,並將濃縮鈾運到其他國家,以此為德黑蘭的研究反應堆製造燃料棒。同樣,2011年夏,伊朗歡迎俄羅斯提出的建議,逐步解決西方國家對伊朗核活動的所有關切。
這些提議本為保證不讓濃縮後的鈾將來用於發展核武器。這就是為何伊朗外交部發言人最近説:“伊朗,為了證明善意,所做的已經遠遠超過國際原子能機構規定的承諾。”但是,美國和歐盟仍然拒絕了這一提議。
7、無儲備。既然伊朗每年要求27噸純度為3.5%水準的濃縮鈾,為其唯一的核電站布希爾核電站提供燃料,那指責伊朗儲備濃縮鈾發展核武器具有誤導性。到目前為止,伊朗已經製造了大約7噸,還需要20噸。
8、濃縮鈾供應問題。西方國家最大的關切,因此在核談判中最先考慮的議題集中在純度為20%濃縮鈾上。伊朗在2010年2月第一次和2011年9月第二次提議,停止純度為20%的鈾濃縮計劃,以換取燃料棒——然而西方再次拒絕了這一提議。在9月19日舉行的歐盟外交政策代表凱瑟琳 阿什頓和伊朗首席核談判代表賈利利的會議上,伊朗又一次主動要求暫停其純度為20%的鈾濃縮計劃,條件是六大國作出相應的回報。“如果他們給我們提供純度為20%的濃縮燃料,我們就立即停止純度為20%的鈾濃縮計劃。”內賈德在接受伊朗國家電視臺採訪時表示。但是歐洲以施加更多制裁回應了他的善意。
9、威懾。對伊朗的一大指責是説,一旦伊朗獲得核武器,它將對美國和以色列使用核武。既然伊朗對兩個擁有成百上千核武器的國家發起的任何挑釁都將會導致自己的徹底毀滅,這一説法沒有理性依據。伊朗早就公開承認了這一事實。
[ 責任編輯:張曉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