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國際  >   正文

分析稱埃及民主革命係過場戲 充其量只能稱改良

2012年12月06日 13:27 來源:人民日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埃及街頭的動亂還在繼續。穆爾西的新憲法草案讓埃及陷入了“憲政危機”。最高憲法法院和最高司法委員會的態度讓事情進入僵局。雖然3日最高司法委員這塊巨石鬆動了一下,但這並不意味著總統與司法系統的矛盾會煙消雲散。

  世俗和宗教兩股勢力的對抗能否調和?

  穆爾西通過憲法聲明所保護的制憲委員會,絕大多數成員來自伊斯蘭宗教勢力。與之針鋒相對的,主要的是世俗派以及自由派政黨,他們的宗旨是按照世俗化標準制定憲法和改造社會。

  從穆巴拉克時代走出來的埃及民眾不想有伊斯蘭背景的穆爾西重新回到穆巴拉克時代,但舊時代的政治權貴卻不願意將權力拱手相讓。

  埃及革命後的政局就已經為今日的動亂埋下了伏筆。當時的革命充其量只能稱之為改良。前總理沙菲克和穆爾西的競選對決本身就充滿戲謔。那樣的格局本身就已經暗示,對決雙方都默認現行政治經濟秩序的合理性和合法性,不想對現行結構進行根本性變革。

  埃及的民主革命就是一場舊式官僚掀翻了幾片瓦的過場戲。西式民主來到埃及,卻因為沒有合適的土壤而發育不良。

  在西方政客的眼中,西式民主是普世的,將普世的價值觀推而廣之是他們的職責。在任何非西方傳統生活的國家和區域,他們都希望引進一場“民主與專制”的對決。這種情懷暗含的潛臺詞,就是只要從“集權”走向“民主”,民眾就會幸福。

  這種普世的價值觀在埃及的亂局中被顛覆了。當然,這不是第一次,在突尼西亞、利比亞、伊拉克、巴基斯坦等一系列國家的發展過程中,推行這種價值觀的努力都沒有産生預期的效果。

  少談些普世,多談些問題。一個國家制度的形成自有其不可替代的歷史軌跡,也有著無法言説的合理性。西式民主,脫胎于基督教原則,未必就能解決其他國家的問題。

  多個黨派街頭紛爭、舉旗抗議,只會加劇這個社會的分裂,于本已脆弱的埃及經濟無益,於民眾生活的幸福無益。爭得頭破血流的黨派,雖然可能會死死抓住某些利益,但面對失去信心的民眾,誰敢説自己贏得了人心?

  利益可以得而復失,人心失了,還能再得嗎?

點擊更多新聞進入新聞中心 國際新聞 軍事新聞 科技新聞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