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國際  >   正文

韓國記者眼中的朝鮮

2012年11月10日 09:14 來源:新華國際 字號:       轉發 列印

  韓國《中央日報》洛杉磯分社記者李元英10月3日至10日訪問了朝鮮的平壤和地方城市。此次訪朝採訪是2010年3月發生天安艦事件,韓國政府當年5月24日宣佈“限制對朝交流措施”後,韓國媒體記者第一次訪朝。記者深切感受到金正恩體制下朝鮮所發生的變化。韓國《中央日報》網站2012年11月7日和8日連續刊載了該報駐美國洛杉磯分社記者李元英訪問朝鮮的文章,全文如下:

  “眾所週知,祖國非常困難。即使生産了很多好東西也沒地方賣。”

  10月3日,平壤。在第一天晚宴上,朝鮮幹部第一次見到旅美同胞一行時就做了這樣的開場白。他的意思是説,配給情況不好,在先軍政治時期,不得不勒緊褲帶過日子。但是,同席的其他朝方人士表示“正是實行了先軍政治,我們才有了核武器,才擺脫了對戰爭的恐怖(美國的侵略)”,“現在我們可以大力發展經濟了”。

  第二天早晨來到平壤市內,到處可見懸挂的標語。但是,“打倒美帝國主義”等戰鬥性的標語並不多,更多的是“為了美好未來多流汗”、“突破最尖端”、“第一是品質,第二還是品質”等經濟標語。每個工作現場都可看到鼓舞人們加快增産的標語。

  這讓人眼前浮現出絕對權力者(指樸正熙,譯者注)的臉龐,20世紀70年代韓國的“新村運動”仿佛在朝鮮復活了一樣。

  對從美國遠道而來的記者來説,“立足本國,放眼世界”的標語特別引人注目。這是2009年金正日在金日成大學講話中的一句話。去年12月金正日去世後,這個口號被更多地張貼出來。它所傳達的資訊是,要在保持主體性的同時,能動地適應世界的變化。統一教和朝鮮合辦的合作公司——和平汽車廠的廣告詞則是“匯集民族力量走向世界”。強烈感受到開放壓力的朝鮮主動喊出了“走向世界”的口號,令人印象深刻。

  “這是要努力實現全球化嗎?”對此提問,朝鮮學者的臉色立即嚴肅起來。他們説,西方所説的全球化,與讓朝鮮成為殖民地和附屬國是一個意思。主體思想和那樣的全球化不能兩立。

  大街上隨處可見超過預想的、充滿活力的景象。在訪問團中有4人曾在幾年前到過朝鮮。他們不約而同地驚嘆道“朝鮮的變化太大了”。車變多了,高層建築也一下子增加了很多,人們的衣著鮮麗起來,而最重要的是步履輕快了很多。他們説,過去這裡經常停電,而現在夜景也亮麗起來了。

相關閱讀:

[ 責任編輯:芮益芳 ]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