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國際  >   正文

評論稱亞歐各有所需 應深入交流排除干擾

2012年11月08日 13:34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字號:       轉發 列印

  原題 歐亞新“絲路”:擋不住的誘惑

  11月5日至6日,第九屆亞歐首腦會議在寮國首都萬象舉行,全球經濟無疑是會議的主要議題之一。義大利總理蒙蒂呼籲亞洲國家保持對歐元區經濟的信心。泰國總理英拉提議,亞歐應形成一條現代“絲綢之路”。如今,這“絲綢之路”建立的時機已經成熟。

  歐洲的需求

  在剛結束的20國集團財長和央行行長會議上,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總裁拉加德稱歐洲是全球危機的中心。IMF在2012年下半年《世界經濟展望》報告中警告:“歐元區危機仍是全球經濟前景面臨的最顯著威脅。”

  歐洲政界和知識界,對亞洲有著比以往更清醒的認識。

  德國的《每日鏡報》稱,亞洲的崛起令人印象深刻,到本世紀中期,生活在亞洲的人口將超過世界總人口的60%,而歐洲只佔7%,北美佔4%,亞洲國家的經濟力量將不斷增強。

  歐洲學者稱,如果説19世紀是歐洲世紀,20世紀是美國世紀,那在21世紀,亞洲的影響正在擴大。“亞洲的世紀”是一種根本性的變化。

  法新社將此次會議形容為深陷債務危機的歐洲向亞洲經濟發動機尋求幫助的一次遊説。歐洲理事會主席范龍佩、歐盟委員會主席巴羅佐、法國總統、義大利總理等重量級人物的出席也足見歐洲政要對會議的重視。

  與此同時,周邊國家搭乘亞洲快車的舉動也讓歐洲感到危機。美國重心轉向亞洲,澳大利亞總理吉拉德上周也公開宣佈“澳大利亞必須擁抱亞洲世紀”,歐洲經濟也越來越依賴亞洲這根救命稻草。

  有歐洲學者稱,歐洲應該制定新的亞洲政策。

  亞洲的益處

  對亞洲國家來説,歐洲擁有強大的實體經濟、健全的市場體系、雄厚的科技力量,作為世界重要一極的地位不會改變。目前,亞歐會議成員經濟總量約佔世界的56%,對外貿易額超過世界的60%。

  經濟學家分析,歐洲仍是亞洲地區的巨大出口市場,而且難以在短期內被其他市場所取代。

  更為重要的是,亞歐之間的依賴程度不斷加深,同樣加深的是歐債危機對亞洲經濟的衝擊。

  有材料顯示,歐元區危機的外溢,正在通過全球貿易和資本流動給亞洲新興經濟體和發展中國家的經濟和金融市場帶來下行風險。

  有種分析甚至認為,一旦歐洲經濟崩潰,諸如新加坡、韓國、日本、臺灣這些最依賴貿易的亞洲經濟體,可能受到更大的衝擊。

  一研究報告指出,亞洲國家需要歐洲市場從困頓中反彈,同樣也需要不斷引入歐洲的先進技術。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