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國際  >   正文

釣魚島問題,日本為何敢得寸進尺?

2012年09月30日 11:19 來源:中青線上—青年參考 字號:       轉發 列印

  日本政府引發的釣魚島 “國有化”事件,近日不僅引起全球華人關注,也使中日關係再度陷入緊張,究其原因,無非有如下幾點。

  一、配合美國重返亞洲的戰略部署。

  眾所週知,近年來甚囂塵上的美國重返亞洲戰略部署,是要將目標鎖定日漸崛起的中國。其經營方略:一方面鞏固原有的由黃海、東海到南海,包括韓國、日本、臺灣、菲律賓這條島鏈;另一方面通過挑撥東南亞國家與中國的矛盾和拉印(度)抗中的策略,形成一個環中國戰略包圍圈,目的是鎖住中國,不使蛟龍出海、黃禍蔓延(即所謂“中國威脅論”)。這一環中國包圍圈自美國從中東撤軍後即開始成形,且己成環環相扣的態勢。中國如欲實現蛟龍出海,最有可能是從臺灣到琉球這條島鏈的最薄弱環節突圍。

  兩年前,在奧巴馬政府宣佈撤軍阿富汗之際,美國即著手其重返亞洲的戰略部署。據美國國防部戰略研究所披露,這一戰略部署的核心即實施對華圍堵,具體又可分為三大戰略組成部分:對華地緣軍事戰略、對華政治外交戰略、對華經貿戰略。

  其中對華經貿戰略是為了配合對華政治外交戰略,而對華政治外交戰略則是為了配合對華地緣軍事戰略。三大戰略組成部分緊密配合,相輔相成,中心目標即是實現對華圍堵。從地緣軍事戰略的角度來看,日本是美國重返亞洲戰略部署的最重要的合作夥伴,釣魚島問題則是他們手中的一著棋。此次的釣魚島“國有化”事件,實是日本為配合美國重返亞洲的戰略部署而測試一下中國的底牌。而美國與日本、韓國、菲律賓等國家前些時期頻頻在黃海、東海、南海舉行聯合軍事演習,目的都是為了加強其環中國戰略包圍圈。

  二、釣魚島之爭的癥結究竟在哪?

  回顧長達四十年的中日釣魚島之爭的歷史,日本方面可謂得寸進尺,寸步不讓。由1978年鄧小平與大平正芳達成“擱置爭議、共同開發”的口頭協議,到1996年日本外相池田行彥公開宣示尖閣列島(即中方稱釣魚島)為日本固有領土,及至近日試圖將該群島“國有化”,劃入版圖,甚至有日本媒體揚言為爭釣魚島不惜與中國一戰,等等。

  在釣魚島問題上,日本政府為什麼會有如此強硬的態度和立場?除以上提到的美國戰略目的支撐外,美國在法理上也為日本做了手腳,使日本的政客底氣十足地宣稱:“無論從歷史和國際法上,尖閣列島都是日本的固有領土。”

  其持論依據,即是指稱尖閣列島是在琉球的經緯度內(池田行彥語)。事緣1952年2月29日,根據《舊金山和約》接管琉球之美軍司令部所頒布的有關琉球領域第68號指令(即《琉球政府章典》第一章第一條),將琉球境界劃定為:包括從北緯24度至28度,東經122度至133度之內的所有島嶼,而釣魚島、黃尾嶼、赤尾嶼及其周邊五個小島礁正好在範圍內。這一指令就是日本政府聲稱 “尖閣列島”為其固有領土的所謂國際法依據,同時也是中日釣魚島之爭的癥結所在。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