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大陸之聲  >   正文

姜平:滬臺合作結碩果 互惠雙贏聚親情

2012年11月05日 13:03 來源:台灣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上海市副市長姜平。資料圖片

  台灣網11月5日上海消息 黨的十七大以來,上海市緊緊抓住兩岸關係實現歷史性轉折的機遇,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對臺工作方針,結合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實際,務實開展對臺合作交流,努力開創滬臺兩地大交流、大合作的新局面,為促進兩岸關係和平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尤其是2010年世博會的舉行,更讓上海與臺灣的合作迎來了新的契機,為滬臺關係的發展提供了更廣闊的空間。

  在黨的十八大即將召開之際,台灣網記者專訪了上海市副市長姜平,暢談近五年上海對臺工作的成果,對未來滬臺兩地的交流前景進行了展望。

  記者:近年來,臺灣同胞在上海投資、興業、求學、生活十分紅火,形成了一股“上海熱”,這其中滬臺經貿合作的良性發展尤為引人矚目,請您介紹一下這種局面形成的原因。

  姜平:2008年以來,在滬臺兩地同胞和各有關方面共同努力下,上海日益成為大陸臺商臺胞最為集聚、交流最為頻繁的熱點地區之一,經貿合作先行先試、互惠雙贏,城際交流充滿生機、成果豐碩。

  上海圍繞“四個中心”建設服務,促進滬臺經濟共同發展,不斷深化對臺經貿合作,努力提升合作規模、品質,進一步鞏固兩地互惠雙贏的經貿合作良性發展格局,可以總結為以下幾點:

  一、積極促進臺資企業健康發展。五年來,上海先後出臺了《關於進一步推進滬臺經貿合作的若干意見》、《進一步促進臺資企業發展的若干舉措》等一系列幫扶政策,全市各級領導幹部走訪台資企業近4000家次,真誠幫助企業解決實際困難,積極創造條件促進企業健康發展。同時,堅持“創新驅動、轉型發展”,積極引導、幫助企業實現産業升級和結構調整,在臺資重點産業領域取得顯著成效。筆記型電腦代工生産基地如廣達、英業達等企業,常年位居上海外貿企業出口前列,目前正加緊發展雲計算伺服器等高端産品線;臺積電、日月光等半導體企業已佔大陸同行業産值近1/4,並加速向産業鏈高端轉移,日月光近期還將在滬新建先進的封裝測試生産線;旺旺等傳統食品製造企業也已向集團化、規模化、多元化方向轉型。此外,第一家臺資獨資旅行社——雄獅旅行社、第一家臺資獨資醫院——禾新醫院先後落戶上海,顯示出滬臺經貿合作向更多服務業領域拓展的良好勢頭。

  二、積極扶持臺資企業在滬設立總部及研發中心。目前,臺資企業在上海設立的總部、研發中心和地區性投資公司已達50家,富士康、臺達等知名企業在滬設立了總部,宏達電等在滬設立了研發中心,震旦等眾多企業也積極參與陸家嘴金融區、世博園區、虹橋商務區等重點區域的發展。

  三、積極促進臺資企業品牌發展。目前,在14家獲得大陸“中國馳名商標”稱號的臺資企業中,有6家總部設在上海;中達電通、富味鄉等企業獲得了“中國名牌産品”、“上海著名商標”、“上海名牌産品”等稱號。此外,太平洋百貨、大潤發等企業也憑藉成功的商業模式和良好的品牌效應獲得快速發展。

  四、積極吸引臺灣金融機構在滬集聚。借助國際金融中心建設和兩岸簽署金融MOU的機遇,上海大力提升滬臺金融合作水準,不斷取得新突破。目前,在上海運營的臺資金融機構達32家,佔大陸臺資金融機構總數的50%以上,大大促進了上海金融業發展;5家臺資銀行、1家滬臺合資銀行在滬設立營業機構,位居大陸各省區市首位;人民幣與新台幣雙向兌換業務于2010年6月率先在上海試點;配合《海峽兩岸貨幣清算合作備忘錄》的簽署,臺灣銀行上海分行被臺灣當局指定為大陸地區新台幣清算行。

  五、積極推動臺資企業上市。上海對符合條件的臺資企業進行資本市場融資給予有力支援,環旭電子等3家企業成功登陸大陸A股市場,中鼎電子在深圳創業板上市,津味餐飲等3家企業成功返臺上市,克莉斯汀在香港掛牌上市。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