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周年
您的位置:中國臺灣網  >   新聞中心  >   大陸  >   社會  >   正文

北京交通擁堵解析:道少車多 公交反成擁堵源

2012年12月18日 09:03 來源:中國青年報 字號:       轉發 打印

  “自行車停車難,非機動車道被擠佔得越來越窄,尤其是違章停車加上途經公交車站時極度不便,都嚴重影響到自行車的路權和安全。自行車出行,變得既不方便又不健康。”問及“為何不騎車出行”,大多數網民作出了上述回答。

  怎樣才能讓老百姓願意騎車?國外的經驗或許能給我們提供借鑒。

  中國青年報記者查詢發現,為了打造“自行車之都”,美國洛杉磯計劃在未來30年里修建2560公里長的自行車道,並嚴防機動車與自行車“搶道”。歐洲11個國家也都撥款興建自行車專用車道,以丹麥首都哥本哈根為例,目前擁有超過390公里的自行車專用道和自行車高速路,接近90%的居民擁有自行車,36%的居民以自行車為主要交通方式,根據規劃,2015年哥本哈根自行車出行率將達到50%左右。

  除了自行車,陳艷艷教授認為,發展深入到城市“毛細血管”的社區接駁公交專線,也是解決“最後一公里”問題的不錯選擇。

  北京市交通委已邁出步伐。2011年前後,它聯合公交集團為北京部分小區提供平均單程運營里程2∼4公里的接駁專線,早晚高峰雙向或循環在部分小區到附近地鐵、公交站點之間,解決了很多人的出行困難。

  “用一些快速、便捷的小型社區公共交通,實現從家到公交再到目的地的‘全程無障礙換乘’,才可能解決更多‘被迫買私家車’的問題。”陳艷艷教授說。

  病灶五:“中國式過馬路”下的素質短板

  “不看紅燈、綠燈,攢夠一撮人就走”,日前,一段名為“中國式過馬路”的視頻紅遍網絡。

:
    關于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係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中國臺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