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周年
您的位置:中國臺灣網  >   新聞中心  >   大陸  >   社會  >   正文

北京交通擁堵解析:道少車多 公交反成擁堵源

2012年12月18日 09:03 來源:中國青年報 字號:       轉發 打印

  北京市交通委提供的數據顯示,目前全北京出租車約6萬余輛,“是上世紀90年代的規模”。總量失衡首先令“打車難”逆勢難扳,而新出臺的《北京市“十二五”時期交通發展建設規劃》中明確,2015年前,出租汽車總量仍將在6.66萬輛左右。

  日漸升高的“份子錢”更令拒載現象“雪上加霜”。在北航西門附近餐館採訪時,幾個出租車司機向記者一致訴苦:“每人每月的‘份子錢’已經漲到了4000多元,每天起早貪黑先得把‘份子錢’賺夠了。要是堵車時段耗在路上,利潤最低,這一天差不多白幹,還不如拿來吃飯、補覺。”

  為了提高出租車的運轉效率,北京市交通管理部門推出了出租車智能調度平臺。市民撥打96103即可叫車,但一位焦師傅坦承,“應承”的師傅並不多:“除非是跑機場、跑遠程,有時我在附近也沒工夫搭理,再說,要是我到的時候乘客不在了,找誰賠償去?”事實上,當乘客呼叫一輛出租車時,由于交通擁堵,出租車也很難保障“準時到達”。

  總量不增的條件下,為了讓出租車的作用更大一些,陳艷艷教授建議從政策上給出租車以更多便利。“比如,可以考慮將來在設置公交專用通道時,適當地提供一些公交車和出租車‘共用’的道路,讓兩者在特定時段內‘共享路權’。”她提出。

  更多專家提出,自行車作為綠色環保又便捷的交通工具,應該是解決“最後一公里”問題的最好方案。但在中國,自行車的地位卻在無可阻擋地“邊緣化”。

  按照2010年北京市交通委發布的規劃,北京在2015年將保證自行車出行比例維持在23%以上。但從北京交通發展研究中心的數據來看,新世紀以來,北京市自行車出行比例連續年均下降2%,到2010年時已經只剩17.9%。

:
    關于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係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中國臺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