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灶三:“低密度”地鐵難和道路成互補
由于不會佔用寶貴的地面道路資源,“大力發展地鐵”也是很多公眾的呼聲。
“在現代城市中,軌道交通是極為重要的公共交通形式,不僅快捷、便利,而且在最大限度上分流了地面客流。但目前看來,北京的軌道交通網絡仍然存在較大的缺口。”北京交通大學姚恩建教授告訴中國青年報記者。
“缺口”首先體現在總路程數相對“不足”。
記者查詢發現,雖然近幾年北京加快了規劃和建設步伐,但根據北京地鐵和京港地鐵提供的數據,目前北京市地鐵網絡由15線218站組成,總里程372公里,日均客運量在700萬人次以上。
“這個數字已經排在全世界的前五名,超過這個數據的城市不多。”北京交通大學軌道交通專家毛保華教授在接受中國青年報記者採訪時表示,“但現在,乘坐地面交通的人約有1300多萬,而乘地鐵出行的人總數仍然不高。”
數據顯示,2011年,北京軌道交通出行比例只佔到12%,遠低于地面公交的30%。“這種情況的根源還是地鐵總里程不足。”姚恩建教授說,“從現在的線路運行狀況來看,每條線路基本上都是飽和的,所以,在現有同樣的軌道里程上,不可能有更好的效果。”
[ 責任編輯:張曉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