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大陸  >   社會  >   正文

高校 何必苦苦攀“先祖”

2012年12月05日 09:03 來源:人民日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百年學府”武漢大學再次身陷輿論漩渦。日前,武漢大學舉行119週年校慶活動並宣佈120週年“校慶年”正式啟動,卻招致包括老校長劉道玉在內的眾多武大校友的質疑,他們認為,武漢大學的前身只能追溯到1913年創建的國立武昌高等師範學校,與自強學堂並無傳承關係。

  武漢大學究竟起源於1913年的國立武昌高等師範學校,還是師承于1893年的自強學堂,這自然有待高校歷史研究者的學術鉤沉和教育主管部門的權威公斷,本文無從置喙,也無意陷入口誅筆伐的是非之中,只是高校回溯校史,向來是一筆糊塗賬,這種現象值得玩味,也值得思考。

  這些年來,給自己找一個出道早的“東家”,似乎成為一些高校競相追逐的時尚。只要有蛛絲馬跡可以憑依,哪怕只是名字上相似,牽強附會的有,偷梁換柱的有,移花接木的也有,向前延伸校史風,在一些高校吹得不亦樂乎。比如所謂千年學府岳麓書院,全然無視岳麓書院在明清兩朝的中斷,更對傳統書院與現代大學的不同熟視無睹;比如青島大學與國立青島大學,除了名字共用了“青島”之外,真是找不到任何師承關係的證據。

  深厚的歷史底蘊,確實是高校最具魅力的地方。那些時代久遠的教學樓,從歷史中走來的圖書館,青磚堆砌的運動場,漫步其間讓人産生一種歷史傳承的厚重感,這是多少莘莘學子夢寐以求的負笈求學之所。然而,歷史底蘊有沒有,這是歷史所決定的,又豈是回溯校史就能夠創造出來的?

  明明沒有那麼長時間的校史,硬要傍上一個“闊東家”,是不是有點不自信呢?這其實折射出急功近利的辦學心態。歷史底蘊能夠創造出知名度,於是修改校史蔚然成風;辦二級學院能夠帶來經濟收益,於是二級學院遍地開花。總之是什麼有利做什麼,至於教育本身的人文關懷、百年樹人,斯則居於其次矣。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