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大陸  >   社會  >   正文

“中國式過馬路”折射庸俗心態 不講規矩只言利害

2012年10月16日 09:00 來源:人民日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中國式過馬路”折射什麼心態(民生觀)

  李智勇

  明知違反公共約定,但心裏“凍結”了是非,只看那點兒小利益、小方便,背後是庸俗後果論在作祟

  微博上最近流行一個段子,調侃國人集體闖紅燈的陋習:“湊夠一撮人就可以走了,和紅綠燈無關。”並美其名曰:“中國式過馬路。”轉發此段子的人不少,有網友還加上自己的感慨:嚯!這是過馬路啊,還是過景陽岡啊?靠人多硬攔汽車,忒不文明!

  感慨歸感慨,仔細一想,還真讓這段子説準了。平常我們過馬路時,這樣的過法確實不鮮見。有一兩個身影老老實實等變燈,還被同伴責罵:快點兒,別傻等了!許多時候,我們自己下意識也就隨大流走了,一抬頭:哎,這不紅燈嗎?我怎麼過來了?

  怎麼會建立起這種“集體無意識”呢?説大一點兒,這跟我們的抉擇偏好有關係。

  為人們的抉擇提供參考的尺子,大致有兩把:一把叫後果論,一把叫原則論。後果論,簡單説,就是預判行為的後果,有利則行,有害則止,趨利避害。好比説躺著看書有害視力,老低頭坐著對頸椎不好,那就別這麼幹;適當的鍛鍊有利健康,那就堅持。原則論,則是做事情前先對照某種原則——或是社會的某種約定,或是心中的道德律令,合則為,不合則不為,不管行為會産生什麼具體後果。孔子説“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雲”,不合準則,不幹。按照現代話説,違反程式正義,即便會取得好的實際效果,也不對。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