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近日在多地調查採訪發現,隨著我國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國內大小城市颳起了一股人工造景熱潮。從南到北,從一線城市到偏遠縣城,大大小小的植草種樹和圈水挖湖工程愈演愈烈。專家提出,“大躍進式”的城市造景之風需要反思。
“綠城”不綠:部分城市造景跑偏
不久前,鄭州市園林局有關人士稱,今年鄭州市區將新增綠地700萬平方米以上,相當於鄭州市民每人平均新增綠地近1平方米。對此,不少鄭州市民表示困惑:為啥老百姓感受不到身邊的綠色多了呢?
近年來,隨著城市改造、道路拓寬,一度有“綠城”之譽的鄭州,綠意卻似乎悄然減少。一些幹道兩旁的大樹被砍掉或移走,有的則換成了草坪。炎炎夏日,一些無奈市民在電動車上安裝太陽傘,“自製”一片蔭涼。
黃河勘測規劃設計有限公司城市生態水利規劃設計研究院院長胡建華介紹,城市造景目前主要有兩大類:一是植樹種草的綠化主題;二是人工湖、水系建設。前者門檻較低,資質要求不高,後者起步雖晚,但大有後來居上態勢。
今年初,廣西南寧市宣佈,將投資300億元,力爭到2020年打造出一座濱水生態城市。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全國各地至少有40個城市提出類似“水城”建設規劃。其中既有南寧、西安這樣的大城市,也有聊城、沁縣這樣的中小城市。
[ 責任編輯:張曉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