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失去雙腿也要笑對人生

全國奧林匹克物理競賽四川省二等獎、第三屆“中國中學生正泰品獎”優秀獎、全國青少年文明禮儀之星……聽起來並不怎麼稀奇,但是對于一個從小就失去雙腿的年輕人來說,這些獎項絕不僅僅是榮譽,而是他“挺立”在人生道路上的證明。
對于首都師范大學凝聚態物理專業研三的黃通昀來說,4歲是他人生的轉折點。
這個被室友稱為“黃哥”的小夥子臉上雖然寫滿了堅強,但當回憶再度把他拉回到23年前時,還是讓人覺得揪心的痛:放學回家的路上,互相說笑著迫不及待趕回家的雙胞胎兄弟、等著孩子的母親……原本溫馨的畫面被飛奔而來的大卡車撞碎,車輪碾軋過了黃通昀的雙腿,從此,他再也無法像其他小朋友一樣正常走路、蹦蹦跳跳。他的人生也由此掀開了完全不同的一頁。
慢慢地,黃通昀也體會到了自己的“與眾不同”。好在,小學時,由于學校距離家比較近,黃通昀的媽媽負責每天接送他;初中時,學校仍在鄉鎮上,因為兄弟兩人在同一所學校,所以弟弟承擔起了接送哥哥上學放學、吃飯、上課等大小事務。在家人的細心照顧和淳樸的民風中,黃通昀並沒有感覺到失去雙腿給自己帶來的不便。
但是,中考過後,黃通昀被縣里排名第一的高中錄取。縣里離家太遠,高中需要住校,黃通昀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戰。
黃通昀決定嘗試“無腿行走”。
他在身下放一個板凳支撐著自己,然後用皮帶將板凳和身體綁在一起,靠身體的擺動向前移動行走。起初手臂無法長時間承受身體的重量,移動幾米便是他的極限,但是他卻仍然堅持。
9月的四川,艷陽炙烤著大地。黃通昀所在的高中,教室和宿舍相距200多米,一天往返宿舍和教室要4次。常人看起來短短的200米,在黃通昀眼中卻顯得格外長。
同時,開學後的一次考試也讓黃通昀遭遇了打擊。本來初中時排名前20的他,在高中第一次入學考試時卻排到了全校300多名。
但是他並沒有被打倒。
當時學校為方便高三學生,設有24小時留燈的值班室。每晚黃通昀都到值班室奮戰自習到第二天淩晨一點才回宿舍,早上6點就起來看書。如此,到分班前的考試中,他的成績已經達到了全校60名左右。
現在,黃通昀已經是首都師范大學凝聚態物理專業一名研三的學生。
“2013年,我是一個人過來的。”黃通昀頗有些自豪地說道。從四川到北京,26個小時的火車硬座,嘈雜的環境加上身體的不便,黃通昀一夜沒睡,就這麼來到了一直向往的首都。
來到北京後,在好心人的幫助下,他安裝了義肢。黃通昀的室友魏之燦一直稱他為“黃哥”,“黃哥很堅強,也很樂觀,剛開始時我們還想幫他取快遞,但是他卻說自己能行。我真是佩服他。” 魏之燦說道。
“其實,很長一段時間我一直不想承認自己是殘疾人,甚至刻意去回避這一點。”黃通昀說,真正讓他改變,讓他慢慢走出心理陰影的是在當地殘聯做志願服務的那幾個月。
每天整理著各種殘疾人資料,工作時也會接觸到很多身殘志堅、樂觀處世的殘疾人朋友,黃通昀慢慢地被他們的精神感染,他開始嘗試著主動走進他們的生活,了解他們的故事,他不再排斥這個稱謂,也開始憑借自己的努力去幫助別人。
讓黃通昀最自豪的是他幫助過一位小女孩。有一位老師通過他想要聯係一位幫扶對象,黃通昀篩選了大量資料,確定了4位候選兒童。然後他便開始挨家挨戶走訪,全面了解情況。當他來到這位小女孩家中時,女孩的腿已經嚴重畸型,一只腿已經無法承擔身體的重量了。因為家中經濟條件困難一直沒有去醫院治療。黃通昀了解到情況後,便開始做家長的思想工作,一次次的勸說與勸導,終于在病情進一步惡化之前,女孩被送去了醫院。
20多年來的經歷,讓黃通昀第一個想到的便是艱辛二字。但是,愛與感恩也讓他倍感溫暖。在大學里每次下雨,他的室友一個幫他推輪椅,一個幫他打傘,而他們自己卻淋在雨中。雖然黃通昀推了很多次,但是室友們仍然堅持了4年。
現在,黃通昀正在準備考博。課余時間,他也會出去走走看看。去年暑假里有20多天的時間,黃通昀一個人,一個輪椅,乘地鐵,去了北京大大小小的地方,北京老胡同、北海公園、恭王府,甚至順義、房山等郊區都留下了他的身影。
“失去雙腿也要笑對人生。”黃通昀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