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大陸  >   教育  >   正文

求學“路”上不應再有血淚

2015年03月31日 09:27:00 來源:新華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新華網北京3月30日電 題:求學“路”上不應再有血淚——刺痛人心的校車事故何時休?

  記者劉奕湛、施雨岑

  2014年7月10日湖南湘潭樂樂旺幼兒園校車超載造成11人(含8名幼兒)死亡;2014年11月19日山東省蓬萊市發生造成11名幼兒園幼兒、1名司機死亡的重大道路交通事故。

  不到4個月,兩起事故帶走19名幼兒和4個成人的生命。上學路上,放學途中,如何保障孩子的安全,讓求學“路”上不再有血淚,成為輿論關注的熱點。

  為了加強校車管理,我國2012年出臺了兩項強制性國家標準,並頒布了《校車安全管理條例》,對校車安全管理存在的問題提出了針對性的要求,包括:保障就近入學、優先農村地區、強化公共交通、細化監管責任等。

  可為什麼還是管不住校車安全問題?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認為,鄉村學校、幼兒園校車在出現事故後,大都會找到“超載”這一原因,而之所以超載,與經費投入不足,壓縮校車的成本有關。

  他説,這是不得不面對的現實:政府教育經費投入不足,學校(幼兒園)佈局不合理,學生必須長距離走路(或乘車)上學,學校提供的接送學生的車輛條件差、平時超載嚴重——長久如此,出事故是必然的。

  據統計,近年來,中國八成學生非正常死亡發生在農村;97%的中小學生非正常死亡發生在校園外。

  農村校車超載、超速,是造成校車安全事故頻發的主要原因之一,其中幼兒園校車事故最為多見。如2012年12月,江西貴溪市幼兒園校車側翻,11名兒童遇難;2011年甘肅正寧幼兒園校車被撞造成22人死亡等多起校車事故都有超載現象存在。

  然而,正如我國大多數農村地區,狹窄的村道依然無法容納體量巨大校車。“在現有條件下,根本辦法就是讓孩子就近入園入學。”一位縣級校園安全委員會負責人説。

  “真希望孩子能夠寄宿上學。”武寧縣魯溪鎮三灣村村民莫金金説:“每天騎摩托車送孩子上學,既不安全還花費挺高。”

  江西省教育體制改革領導小組辦公室王鋒説,農村地區學生居住較為分散,配備校車成本太高。必須加快農村寄宿制學校建設,滿足學生寄宿需求,還要加快發展鄉村公共交通,通過發放交通補貼讓學生乘坐公共交通上學。

  而在學前教育方面存在的這類問題,熊丙奇建議,對於鄉村幼兒園來説,眼下最關鍵的是,擴大學前教育資源,讓每個村都有公辦幼兒園,讓孩子在家門口就可以入園。要做到這一點,可以在農村地區,率先把學前教育(或一年學前教育)納入義務教育,加大政府對學前教育的保障力度。

相關閱讀:

[ 責任編輯:郭碧娟 ]

原稿件標題:

原稿件標題URL:

原稿件作者:

轉載編輯:郭碧娟

原稿件來源:新華網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