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大陸  >   科教  >   正文

教師節不收禮既需自律更需規制

2013年09月09日 13:43 來源:長沙晚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9月5日,近百位家長聚集在銀川二幼門口等著接孩子,忽然學校的“小喇叭”開始廣播:“教師節謝絕家長饋贈鮮花、禮金、禮券等一切禮品!”在校園內的一塊小黑板上,有幼兒園59名老師聯合簽名的倡議書。(9月8日《新消息報》)

  一年一度的教師節就要到來。每年這段時期,關於教師收禮的消息都屢見不鮮。記得去年教師節期間,上海一幼兒園老師主動給家長寫“退禮信”,就曾引發社會的廣泛關注。眼下,銀川這所學校的多名老師簽名不收禮的倡議書,不失為教師自律的又一體現。在社會出現“金錢至上”思潮和教育産業化的背景下,一些教師挺身而出,拒絕收禮,顯得尤為珍貴,值得大力褒揚。送禮的風氣不僅對孩子的心靈有污染,而且會讓教師形象被矮化,這已經是一個必須正視和糾偏的問題。  

  首當其衝的就是教師本人。學高為師,身正為范。教師作為“靈魂工程師”,理應在道德、行為等方面有更高的要求。教師收禮不僅增加了家長負擔,損害了教師形象,也讓教育沾滿銅臭味,進而將“尊師重教”逐漸推向懸崖。可以想像,如果教師這個群體都能從心底意識到“教師節本身就是對教師職業的承認和尊重,幼兒教師對孩子們的關懷和教育責無旁貸,沒有任何附加條件”,教師節期間老師收受禮品禮金的惡習,必將化于無形。

  其次,需要家長做到心中有度。誠然,在人情逐漸淡薄的今天,社會對於教師的感恩之心需要被不斷喚起,但感情的表達,並不需要與物質掛鉤,一味追求“禮”的貴重,則失去了“度”。家長大可不必在送禮上挖空心思,更不必試圖通過送禮去賄賂老師,博得老師對自家孩子的特殊關照。

  最後,防範教師大肆收禮的關鍵還在制度發力。這方面,新加坡、香港等很多地方都值得我們學習:例如,新加坡規定教師節收禮超過50新幣屬於受賄;香港則規定,老師收禮最重面臨10萬港元罰款及3年監禁,連送禮者也可能因行賄被抓。遺憾的是,中國大陸目前尚無針對教師收禮以涉嫌受賄處理的先例,主要還是靠教師自律。因此,我們有必要對教師收受禮金禮品做出明確的規定,切實做到以制度規範教師的廉潔從教行為。(鄧子慶)

相關閱讀:

[ 責任編輯:張玲 ]

原稿件標題:

原稿件標題URL:

原稿件作者:

轉載編輯:張玲

原稿件來源:長沙晚報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