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大陸  >   科教  >   正文

男孩因課業壓力三次離家出走 家長憂心困惑交織

2013年04月11日 13:46 來源:浙江線上 字號:       轉發 列印

  兩個13歲孩子洪洪和丁丁離家出走,受到許多關注。昨天一早,丁丁媽媽致電告知,丁丁已經找到了,失蹤三天原來是躲在了奶奶家的三樓。

  每一個關於離家出走的故事和困惑,其實都是家庭教育裏最沉重的話題。丁丁媽媽出於對孩子的保護,希望記者不再詳細報道具體事件,大家也都能理解。然而,兩個孩子離家出走的相關報道仍在諸多市民心中激起了千層浪。昨天,本報熱線、微博上關於“孩子離家出走”和“作業‘壓力山大’”話題的討論很熱烈。

  孩子離家出走,家長感嘆“傷不起”

  “我們這麼愛他,他為什麼還接二連三要出走。”一位初中二年級學生的媽媽鍾女士向記者打電話訴苦,“我兒子已經第三次離家出走了,小學六年級的時候有過兩次,今年又是一次。原本小學時孩子的成績在班裏排中上,可現在已經下降到最後幾名了,還常常曠課。有時偷家裏的錢,然後就離家出走。現在我根本不敢罵他,也不敢打他,怕他一不順心又離家出走了。”張女士表示想通過媒體,請專家為她支支招。電話中這位母親言語哽咽。

  家長張先生也打來電話,直言現在的孩子太難管教。“我兒子今年上小學三年級,還這麼小就知道威脅家長。我平常要是動手打他,他就吵著要離家出走,可不管教他,他就無法無天,真是拿他沒辦法。”

  家長們普遍困惑的問題是:恨不得掏心窩子來愛孩子,為什麼孩子感受不到愛,反而總是和家長對著幹?

  過來人現身説法:

  “出走”其實很苦,不要輕言離家

  儘管出走的原因各有不同,但是家外的世界似乎成了想離家出走孩子心中“精彩”和“自由”的代名詞,可離家出走真的好嗎?

  1989年出生的應小姐剛剛參加工作,小時候的她也十分叛逆,看到本報關於離家出走的話題,特意和記者説起她當年離家出走的感受。“記得是上初一那年,我迷戀上了瓊瑤的愛情小説,媽媽發現後覺得我這麼小就想談戀愛,不由分説打了我。我當時就想:既然你不愛我了,那我就離家遠遠的。”

  應小姐回憶,那時她跑到了府山公園,一整天都沒上學,就在山上溜達,天漸漸黑了,又冷又餓,想回家又不敢回,那種恐懼對一個孩子來説是種煎熬。“慶倖的是,幾個小時後同學找到了我,原來爸媽那時急瘋了,發動全班人找我。當時見到我媽媽,雖然只隔了幾小時,但是我發現她一下子憔悴了好幾歲。”應小姐説,“出走其實很苦,不要輕言離家,不論父母是否理解你,他們永遠都是最愛你的人。”

  孩子作業“壓力山大”

  家長痛在心裏

  “有時孩子離家出走也是不得已,他們過得太累、太壓抑了。”陳先生是所有來電的家長中,讓記者印象最深刻的一位。他告訴記者,他上初二的兒子經常寫作業到深夜十一二點。

  “看孩子作業‘壓力山大’,我做家長的真是痛在心裏。”陳先生説,每到期中期末考,練習試卷一大堆,有時要做到第二天一兩點。記得有一次,他給孩子下了死命令,晚上12點前必須睡覺,但兒子竟然偷偷把鬧鐘定到淩晨5點,早早爬起來繼續寫。

  “長期的壓力下,我也害怕孩子突然有一天會爆發,甚至會選擇極端的方式來逃避,我作為家長十分理解孩子的心理,也十分擔憂。”陳先生覺得,現在社會和家長對孩子出成績的期望值過高,一些學校和老師採取加大作業量的辦法給學生漲分,但不講方式方法只能適得其反,甚至會導致孩子産生厭學心理。

  一些教育專家表示,孩子的學習固然重要,但身心健康、快樂成長,對他們的一生來説更為重要。(魏秀萍)

點擊更多新聞進入新聞中心 兩岸新聞  臺灣新聞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