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大陸  >   科教  >   正文

淮陽一老師對違紀學生罰錢 稱靈感來自商鞅變法

2013年01月11日 11:05 來源:大河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俺們班主任老罰學生的錢,以前一次罰50元,現在都漲到200元了!”昨日上午,週口市淮陽縣一所高中的高三學生向本報反映説,從今年元旦假期開學以後,該班班主任定了新規,所有違紀學生都要被罰款,每次50元,幾天后,罰款上漲到200元,抗拒不交者罰款翻倍,很多被罰學生不敢告訴家長,交納罰款以後只能借錢度日。據該校學生透露,截至昨日下午2點,不滿8天時間,被罰款學生已超過20個,佔該班人數近四分之一,罰款金額總計1650元。

  該班班主任接受採訪時坦言罰款屬實,但從未“沾過錢”,罰款對像是“不學習的學生”,此舉是為了約束學生多學習,並稱“實施的時候就已經做好了被開除職務的準備”,只要學生高考能考出個好成績,他無怨無悔。

  1

  “新規”實施首日13名學生被罰款

  小文(化名)是淮陽縣第一高級中學高三文科班的學生,再過五個多月他們就要走上人生的十字路口,但眼下更讓他發愁的是,從今年元旦開始,他們過上了提心吊膽的日子。

  “今年元旦假期結束,開學第一天,班主任定了個規矩,違反紀律都要被罰款,第一天就有13個同學被罰款,每人交了50元。”小文告訴記者,1月2日,他們結束了元旦假期返校上課,按照學校規定,他們必須儘快交納下一學期的學費,為此很多同學到銀行排隊交錢,13名同學返校遲到被班主任抓住,班主任要求每人交50元罰款。

  “班主任還問被罰的學生,是否嫌多,是否有意見,大家都不敢吭聲。”小文説,大家都不敢有意見,因為誰有意見罰款數目就翻一倍。就這樣,13個學生當場交了罰款,交到了班長手裏,班主任告訴學生,所有罰款都充作班費。

  關於罰款的新規,小文説,教室裏沒有任何告示,也沒明確説哪些違紀行為會被罰款,是否罰款都由“班主任説了算”。從此,大家都格外小心,不敢遲到,上課不敢説話,生怕班主任會隨時經過教室窗戶抓住自己。

  2

  一女生晚自習上笑了一下被罰款200元

  “就在昨天晚上,晚自習上,一個女生不知怎麼回事低頭笑了一下,也沒笑出聲音,被班主任發現,被罰200元,當場交錢。”小文説,剛開始的罰款只有50元,但是1月8日就漲到了200元,實在是太貴了。“違紀成本”提高到200元以後,班主任很快開出了最大一筆罰款。兩天前,晚自習上,兩名女生在教室“説小話”,當天的值日班長坐在講臺上沒有發現,但是巡視的班主任從窗戶發現了,“説小話”的兩名女生被罰款200元,值日班長因為沒有及時發現和制止違紀也被連帶罰款200元,一共600元。值日班長是一名女生,交出200元後就哭了。

  據小文介紹,新規自1月2日實施到昨日下午2點,不滿8天的時間裏,該班85名學生中超過20個學生被罰款,佔班級總人數近四分之一,罰款總額1650元,罰款目前由生活委員保管。

  “俺爸一個月給我400元生活費,絕大多數同學都來自農村,家庭條件不好,生活費也就400元左右,如果被罰一次,在學校日子就沒法過了。”小文説,學生被罰以後都不敢回家告訴家長,生活費不夠就找同學借,本班借不到就找外班同學,大家只能在背後罵班主任,沒人敢向學校反映。

  3

  “做好了受處分的準備,只要學生考好,我無怨無悔”

  對於向學生開罰款一事,記者輾轉聯繫到了該班班主任王老師。

  “有這事,的確罰款了,不學習就罰款。”王老師坦誠地説,罰款對象主要針對那些不學習和影響其他學生學習的學生,罰款200元的有5個,其他的是罰款50元的,錢都在班幹部手裏,“我沒沾過錢,也絕不會拿一分錢。”

  對於為何採用罰款的方式來處罰“不學習的學生”,王老師説,真正對於學生有約束力的處罰也就“停課”和“通知家長”,但這兩項處罰往往事與願違,不僅影響學生學習,還影響學生心理健康,而罰款能讓學生吃到苦頭而又不讓學生家長知道,約束學生好好學習。之所以額度增加到200是考慮到讓這個處罰確實能引起學生重視。

  “我很可能會被開除,很可能背罵名,但我問心無愧,我是為了讓學生學習,為了讓他們高考考個好成績。”王老師告訴記者,“罰款這個事情沒有爭議,絕對是違法違規的,我知道,但是非常時期要用非常手段,馬上就期末考試了,如果學生考不好,過完年孩子們哪來的信心參加高考?甚至都有人退學。”

  王老師稱,商鞅“霸道治國”,二十年使秦國傲視群雄,自己這個新規的靈感正是來自“商鞅變法”。他説:“我看到了商鞅的成功,也看到了他的下場,我也做好了受處分的準備,只要學生考好,我無怨無悔。”

  對於罰款所得的這筆錢,王老師告訴記者:“其實我打算期末考試結束一分不少都退給他們,但我的苦心不能説,説了就沒效果了。”採訪快結束時,王老師告訴記者,如果有比這更好的方法,他願意採納。 (大河報 見習記者朱建豪)

新聞中心 兩岸 社會 國際 臺灣頻道

相關閱讀:

[ 責任編輯:芮益芳 ]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