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本網快訊  >   正文

臺籍代表張曉東:兩岸貿易協議談判越短對臺企越有利

2015年03月08日 13:34:59 來源:台灣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臺籍張曉東在臺灣代表團小組會議上發言。(台灣網 普燕 攝)

  臺籍張曉東在臺灣代表團小組會議上發言。(台灣網 普燕 攝)

  台灣網3月7日北京消息 “大陸與韓國自貿區已取得實質性談判,而韓國和臺灣産業有百分之七十的重合,兩岸貿易協議談判時間越久,對臺灣企業越加不利。”

  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三次會議5日在京開幕,臺籍代表張曉東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大陸和臺灣在經貿、市場方面的協議達成應該越快越好,”基於臺灣人民利益的ECFA後續協商得以持續推進,才能讓臺灣的基層民眾也分享到和平發展成果。”

  近年來兩岸經貿交流持續熱絡,ECFA協議的簽訂,極大促進了兩岸經貿交流合作。目前,離臺灣最近的福建省自貿區即將掛牌,平潭也有經濟實驗區,大陸又提出”一路一帶”戰略,在張曉東看來,這些舉措都是在對臺釋放善意,力求與臺灣形成一體化合作。”雖然之前兩岸服貿協議因風波而暫時擱置,但是兩岸之間的協商並沒有停止,正常的工作機制依然存在。大陸與韓國自貿區已取得實質性談判,而韓國和臺灣産業有百分之七十的重合,兩岸貿易協議談判時間越久,對臺灣企業越加不利。”

  此外,張曉東還建議,希望通過完善相關法律切實保障臺灣同胞在大陸投資權益。

  大陸改革開放以來,臺灣在大陸投資接近3000億美元,臺資企業對大陸的經濟發展做出很大貢獻,也給大陸企業發展提供寶貴經驗借鑒。1994年,大陸出臺了《臺灣同胞投資保護法》,各地陸續出臺的相關政策法規,對兩岸合作起到積極促進作用。

  張曉東認為,隨著大陸經濟社會的高速發展,舊有部分條文已稍顯落後,希望能對《臺胞投資保護法》進行合理修訂,使其更完善,更具操作性,”在依法治國大背景下,我們從以前行政手段調節經濟方式向以法制手段調劑方式轉變,相關法制的完善是保護臺商投資的一個根本性手段。”(台灣網記者 普燕)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