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本網快訊  >   正文

李賀:兩岸關係“協議拉動型”發展模式亟待轉型

2014年11月09日 07:40:49 來源:台灣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全國臺灣研究會研究部副主任李賀。(台灣網 李傑 攝)

  台灣網11月9日騰衝消息 全國臺灣研究會7日在騰衝舉辦“1995-2015:兩岸關係回顧與展望”學術研討會,全國臺灣研究會研究部副主任李賀認為,兩岸關係發展出現新挑戰,兩岸關係“協議拉動型”的發展模式亟待轉型,兩岸今後在推動簽署更多協議的同時,也需要尋求新的增長亮點。

  2008年以來,兩岸形成了以海協與海基會協商、談判並簽署協議為重要動力的“協議拉動型”的發展模式。李賀表示,隨著兩岸關係發展“由淺入深、由易轉難、由經涉政”,兩岸間共識度高、敏感性低、容易簽署的協議越來越少,未來商簽新協議的難度越來越大,達成共識的時間越來越長。兩岸兩會一年兩次、每次簽署2項或3項協議的“井噴期”已經過去,這種“協議拉動型”的發展模式很難長期持續下去。

  第一,政治性協議短期內難以展開磋商。雖然大陸一直以來積極呼籲兩岸展開政治對話與協商,希望早日簽署兩岸和平協議,但臺當局總是以臺灣民意為藉口不願接受。

  第二,兩岸經濟、社會、文化等領域的合作交流越來越難以回避政治議題,相關協議簽署週期越來越長。

  第三,“兩岸協議監督條例”恐將成為兩岸未來簽署協議的嚴重障礙。臺灣各方一共提出8種版本草案。由於各方版本差異較大,該案目前一直停在“專門委員會”,遲遲不能定案,兩岸服貿協議以及其他協議都因此停滯,短期內難有進展。未來兩岸簽署的協議如果都將受到“監督條例”審查,在島內藍綠相互杯葛的情況下,未來兩岸協議將面臨“返工”甚至“停工”的可能。

  兩岸關係“協議拉動型”的發展模式亟待轉型,兩岸今後在推動簽署更多協議的同時,也需要尋求新的增長亮點。李賀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一是借助文創産業拉動兩岸經濟新發展。“文化大繁榮、大發展”是“十二五”規劃中的一個重要方面,目前大陸和臺灣文創産業交流越發頻繁且各具特色,未來整合兩岸文創上下游産業鏈,可以此帶動兩岸經濟發展。

  二是推動兩岸定期合辦各類大型活動,包括洲際體育賽事、歷史紀念活動、NGO會議等,創造兩岸共同新生活、締造兩岸共同新記憶、分享兩岸共同新榮譽。

  三是整合兩岸民間對口行業,建立兩岸各行業聯合委員會,將兩岸民間交流合作“化零為整”,整合多方資源、接軌行業規範、集中解決糾紛、擴大産業效益,為兩岸官方交流合作奠定基礎,實現“以民促官”。(台灣網記者 李傑)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