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本網快訊  >   正文

臺媒:服貿協議卡關兩岸經貿受阻 臺灣將錯失先機

2014年07月06日 15:19:39 來源:台灣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國家主席習近平在首爾與韓國總統樸槿惠舉行會談,會後發表《聯合聲明》,中韓將於年內簽署自由貿易協定

  日前,國家主席習近平在首爾與韓國總統樸槿惠舉行會談,會後發表《聯合聲明》,中韓將於年內簽署自由貿易協定。(圖片來源:新華社)

  台灣網7月6日消息 臺灣《中國時報》6日刊發淡江大學財務金融學系教授李沃墻的文章稱,國家主席習近平訪問韓國與韓國總統樸槿惠舉行會談,會後發表《聯合聲明》,中韓將於年內簽署自由貿易協定。在5日舉行的“中韓商務論壇”中,習近平歡迎韓方參與上海自貿區建設,雙方企業簽署了4項備忘錄,合作金額達70.5億美元。兩岸經貿合作談得更早,現在卻失去先機,不僅馬英九表示心急如焚,臺灣經貿發展也將面臨極大威脅。

  文章稱,韓國已在天上飛,而臺灣卻在原地不動。換言之,《兩岸服貿協議》卡關已讓臺灣不少産業吃盡苦頭。首先是面板産業,原本是當局大力扶持雙星産業,曾幾何時,因全球經濟不景氣加上競爭力不足,與DRAM、LED及太陽能並列4大“慘業”。在經營陷入困境之際,公股銀行成為其主要融資來源,徒使金融機構放款品質持續惡化,連帶影響其放款逾放比及經營績效。

  據統計,2013年臺灣面板出口總值已連續2年呈負成長,除了需求減緩外,面對韓國的競爭則是此消彼長。兩岸服貿協議躺在臺灣“立法院”動彈不得,貨貿協議亦遙遙無期,面板業無法享受優惠關稅,其他如石化、工具機、汽車零阻件等産業亦飽受威脅。這4大産業佔臺灣出口比重近四分之一,對臺灣經濟成長影響甚巨。

  而自由經濟示範區是臺灣展開經濟自由化、強化産業結構、降低貿易障礙,並吸引島內外企業投資,以提升競爭力,參與區域經濟整合的良機。但卻遭到有心人士的反對,以致臺灣當局的“自由經濟示範區特別條例”草案仍深陷“立法院”,與服貿簡直是難兄難弟。自由經濟示範區無法運作,要與大陸的自貿區對接亦是空中閣樓。

  文章還説,《兩岸貨幣清算合作備忘錄》簽訂後,大陸原本釋出1000億元人民幣的RQFII(人民幣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額度給臺灣金融機構,藉此推出相應的人民幣投資産品。這不僅有利於人民幣的去化,亦有助於臺灣爭取人民幣離岸中心。然而,臺灣人民幣存款已達2900億元,卻因服貿協議卡關而無法享受此項優惠。目前所發行的“寶島債”餘額僅150億,人民幣去化儼然已成為問題。

  文章指出,不可否認的是,全球資金正大量涌向人民幣市場,並極力爭取人民幣離岸中心。特別是英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近日訪英後,兩國宣佈金融合作取得進展,建設銀行確立為倫敦人民幣清算行,倫敦有望繼香港後,成為歐洲人民幣離岸中心。而大陸也已決定分配800億元人民幣的RQFII額度給韓國,並承諾未來會依據市場需求及發展狀況適度調整。屆時,臺灣要爭取人民幣離岸中心恐是緣木求魚。

  處今日之勢,全球貿易自由化已蔚為風潮,許多國家和地區正以極快的速度洽簽自由貿易協定(FTA),並已累積簽署完成的已超過380個。

  文章最後表示,檢視臺灣現況,目前僅與中美洲簽署5個FTA,若加上與新加坡(ASTEP)和紐西蘭(ANZTEC)的也不過7個,佔對外貿易的覆蓋率不及10%。服貿協議卡關、自經區陷泥淖、人民幣離岸中心希望渺茫,中韓FTA簽署在即。由此觀之,臺灣要走出困境、創造新局、兩岸要共同參與區域經濟合作,恐是戛戛乎其難哉。屆時,臺灣的處境如何,大家應心知肚明,能不慎思乎?(台灣網 何建峰)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