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本網快訊  >   正文

閩臺53對鄉鎮對接 臺灣農業專家見證福建農村發展

2014年06月14日 23:38:19 來源:台灣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2014年,廈門,海峽論壇,閩臺53對鄉鎮對接 臺灣農業專家見證福建農村發展  

  第六屆海峽論壇兩岸特色鄉鎮農業産業對接交流會6月14日下午在廈門舉行。(台灣網 王怡然 攝)

  台灣網6月14日廈門消息  “我們帶動整個福清市週遭聖女果的産量,使它産值提高了上千萬,這是帶動整個農村最好一個見證。”前來參加第六屆海峽論壇兩岸特色鄉鎮農業産業對接交流會的臺灣農業專家莊炳耀説。

  莊炳耀來大陸比較早,他1997年從臺灣來到福建福清,“我來這邊有十多年了,我們對福清最大的貢獻是早期引進的臺灣小番茄,也就是聖女果。還有水果,我們從臺灣引進楊桃、芭樂、梨,這部分也帶動了鄉村的效益。那時候農民工來幫我們打工的時候,我就跟他們講,你不要認為自己是來打工的,你要認為自己是到這裡來學技術的,我們在臺灣學技術是要付錢的,你來這裡,我要付工錢給你,還要教技術給你,這樣你們將來回去後有一技之長。”

  福建與臺灣一水相連,自然條件,作物品種基本相同,因此發展閩臺農業合作條件得天獨厚。在本屆兩岸鄉鎮對接交流會上,有53對閩臺鄉鎮簽訂了對接項目,項目涵蓋果蔬加工、茶葉、花卉、大米、中草藥、食用菌、金線蓮等。

  來自臺灣南投浦裏鎮的農業專家邱正祥也見證了兩岸特色鄉鎮對接給福建農民帶來的實際好處。

  “我跟大陸這邊合作的是金線蓮組培的項目,我兩年前過來這邊,這邊的金線蓮組培還不是很成熟,苗有白化、長不大的現象,經過我們修改了它的配方,把我們最好的配方給了這邊,現在苗都長得非常得整齊、非常得漂亮。我來的時候農戶20坪才能收1斤金線蓮,現在13 坪就能采收1斤 ,所以整個品質都提升了,而且品質也提升很多。”

  據了解,目前,福建已有300多個鄉鎮與臺灣200多個鄉鎮對接,在農業特色産業方面開展交流合作,閩臺農業合作推動了福建現代農業發展和技術進步,促進了農民增收,也促進了兩岸人員的往來,讓更多臺灣同胞增進了對大陸的了解,增強了臺灣同胞的向心力,也為臺灣農民在福建創業提供了舞臺。(台灣網記者 王怡然)

點擊更多新聞進入新聞中心 國際新聞  軍事新聞 科技新聞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