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本網快訊  >   正文

臺北抗議活動致上課遲到回家繞行 市民:受夠了

2014年05月01日 09:4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台灣網5月1日消息 據臺灣《聯合報》報道,臺北市多年來都是大型抗議活動的首選地,市民也一直以開放態度接受這種現實,但最近連串抗議活動,市民生活步調大亂,如今網路又串連要癱瘓臺北捷運,不少臺北市民直言“受夠了!”

  臺北市街頭最近很不平靜,抗議活動一波波,到處都有抗議人潮,有學生因公交車臨時改道趕不及上課;有人因為住家附近被架設阻擋抗議人潮的拒馬,成了間接受害者,得繞一大圈才到得了家。

  “就算要表達抗議,也請尊重一般市民的生活權利!”住中正區幸福裏30年的蔡美芬説,任何抗爭議題都可以討論,但里民何辜,住家附近到處都是拒馬,每天都得繞路回家。

  她表示,原本住家附近有公交車可搭,但最近全都改道行駛,如今又聽説網路串連要佔領捷運,可能連捷運也搭不了,“幸福裏根本一點都不幸福”,建議乾脆改名算了。

  “夠了吧!不要再鬧了。”捷運通勤族林莉華表示,自她支援反核、反服貿的理念,但她認為抗議者“應懂得尊重其他人的生活權利和空間”,抗議團體的對像是臺當局,“不是欺負一般小市民”。

  她表示,阻礙交通的作法,會引起一般民眾的反感,根本無法好好表達訴求,希望網友不要把造成別人的困擾當成一種樂趣。

  學生家長劉雨德説,孩子念中學三年級,即將參加會考,每天都要搭公交車上下學、補習,前幾天被困在路上動彈不得,影響作息與心情。到處聚眾的活動,已嚴重影響一般人生活。

  國民黨市議員吳世正表示,個人自由的底線,應該以不影響他人自由為前提。民眾為表達個人意見,卻妨礙他人自由,不僅讓臺灣民主倒退,也影響經濟與發展。民眾以衝撞法治來伸張民主,作法矛盾。

  市議員黃珊珊觀察,反服貿學運時,社會多數對攻佔行為雖認為違法,但仍願意正面看待;但近日一連串脫序行為,已讓整個輿論氛圍反轉,對要表達的訴求不會有幫助,反而是不斷扣分。(台灣網 朱煉)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