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本網快訊  >   正文

服貿卡關阻礙臺灣經濟 企業恐爆“出走潮”

2014年04月09日 18:25 來源:台灣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台灣網4月9日消息 據臺灣《旺報》報道,臺灣地區反服貿學運雖落幕,但臺灣地區産業的災難才開始!面對中韓FTA年底達陣,服貿、貨貿卻遙遙無期,臺灣企業恐爆出走潮,新一波掏空臺灣危機即將上演,而産學界更憂心的是,這一波掏空,將是整個産業鏈出走,屆時臺灣將面臨“斷鏈危機”。

  服貿卡死首要衝擊兩岸貨貿談判,對後續臺灣加入區域經貿組織亦增添極大變數。臺灣“商總理事長”賴正鎰説,臺灣廠商對服貿過關的容忍期限最多只有2、3個月,若在半年內服貿未露曙光,企業必須為後續的生存留後路。在臺灣離國際經貿整合愈來愈邊緣化的預期下,所謂的後路就是“離家出走”。

  臺灣“工業總會秘書長”蔡練生也指出,現在産業界最怕的是臺“立法院”對服貿審議的“虛耗”,這勢必造成臺灣經營環境惡化。特別是服貿導致貨貿延宕,在中韓FTA即將在年底啟動的壓力下,不但引發臺灣指標型廠商醞釀出走,到時恐帶動整串的産業鏈出逃,引發的掏空效應更為可觀。

  學界對服貿停擺提出警告,指“關門鎖臺只會加速企業的出走潮”。臺灣“經濟研究院區域經濟整合研究中心主任”劉大年指出,現在臺灣不僅面對貨貿跟著服貿一起卡死的重大問題,在後續區域經貿組織前景不明朗的情況下,有些産業不等服貿、貨貿過關,已先走一步。

  他指出,在越南取得加入TPP的門票後,其紡織品輸到美國的關稅可望由15%逐步降為零,這吸引臺灣廠商近年蜂擁進入越南佈局。其中的關鍵點是TPP要求更嚴格的原産地規定,屆時在越南設廠的臺廠要享受輸美零關稅的優惠,勢必連中間原料都必須在越南當地生産,不能由臺灣輸入。屆時,原本設在臺灣的工廠,將在整個供應鏈中變得毫無地位。

  劉大年形容這是臺灣産業的“斷鏈危機”,目前已發生在紡織業身上,倘若臺灣在區域經貿整合持續被邊緣化,臺灣沒有理由留住想活下去的廠商。(台灣網 朱煉)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