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本網快訊  >   正文

臺媒紀念蔣氏父子:強人之死,莫忘來時路

2014年04月05日 08:52 來源:台灣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台灣網4月5日消息 清明節是中國傳統節日、最重要的祭祀節日之一,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臺灣《中國時報》今天刊文《莫忘來時路》紀念20世紀“中國強人”蔣介石、蔣經國父子,緬懷走入近代中國歷史的蔣家。

  文章摘編如下:

  1975年4月5日,蔣介石去世,享壽88歲。

  1947年國民黨政府“行憲”後,蔣介石從擔任大陸時期國民黨當局的總統到遷臺時期的臺灣地區領導人,前後27年。對當時臺灣民眾而言,“蔣總統”成了專有名詞。國民黨當局遷臺後,“憲法”凍結,改行臨時條款,“國會”不再改選,只有少數空缺讓臺灣民眾選出增額“中央民代”,“總統”則由大陸時期選出的資深“國大代表”選舉産生,並取消“總統”連任限制,蔣介石因此可連任到上天叫停。

  蔣介石去世後,臺灣當局宣佈一個月“國喪”,全臺娛樂場所暫停營業,電視畫面一夕間全部從彩色變成黑白,喜劇娛樂節目一律停播,整天重復播放那幾首蔣介石紀念歌,學生、公務員及許多民眾袖子或衣襟都戴上黑布。

  蔣介石遺體停厝在臺灣孫中山紀念館外,瞻仰人龍繞了好幾圈,很多人悲痛啼哭,那是大家唯一認識的領袖,一直被教導為民族救星、世界偉人的“元首”。

  榮耀歸逝者,權力歸誰家?接班按預先鋪陳順利進行。1975年4月6日,臺灣地區副領導人嚴家淦轉任正職,“行政院長”蔣經國接任中國國民黨主席,黨、政、軍、情仍握在蔣家手裏,蔣經國時代開始。

  1978年,嚴家淦結束任期,“國民大會”不出大家預期的選舉蔣經國為臺灣地區領導人。蔣經國任內,臺灣黨外運動勃興,開始要求解嚴,要求言論自由,壓制與反彈兩股力量不斷拉鋸,1979年12月10日發生高雄“美麗島事件”,著名黨外人士搜捕一空,但當時在美國壓力下,已無一人依“戒嚴法二條一”判死刑或無期。1984年10月15日居美華人作家劉宜良(筆名江南)遭槍殺,案發後蔣經國宣佈不會安排蔣家人接班。

  臨終前,蔣經國做了兩大決定:解嚴與開放“外省老兵”(即大陸遷臺國民黨軍人)返鄉探親。1988年初蔣經國去世,蔣家終於走入近代中國的歷史。(台灣網 何建峰)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