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本網快訊  >   正文

臺媒:反服貿學生運動變調 暴露政客本質

2014年04月04日 07:34 來源:台灣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此次反服貿核心人物陳為廷(前)與林飛帆(左後)。(圖片來自臺媒)

  台灣網4月4日消息 據臺灣《中國時報》報道,反服貿學生宣稱代議政治失靈,“合理化”佔據“國會”議場,面對法律追訴時,卻又説秋後算帳、臺當局報復;學生自覺自己的行為完全合理,卻無法容忍反反服貿(挺服貿);反服貿學生代表堅持自己是絕對正義、不容挑戰,這是權力傲慢,也暴露出自己是政客本質,讓反服貿學生運動的正當性快速消退。

  學生霸佔“國會”17天,癱瘓“國會”運作,也激化社會對立。即使330凱道集會展現民眾的力量,受到高度評價。但民調顯示,69%不認同學生攻“行政院”、58%希望學生退出議場,代表社會希望服貿爭議回歸體制內討論。社會的氛圍開始轉變,無非就是希望回歸常軌。

  無奈的是,不論臺當局釋出再多善意,學生代表立場猶如鐵板一塊,毫無讓步空間。當初批判代議政治失靈,卻漠視自己霸佔“國會”、癱瘓議事,也是代議政治無法運作的兇手,這是價值錯亂。

  例如,學生堅持“兩岸協議監督機制”要儘速付委審查,卻忘了“院會一讀會”才能“付委”,議場遭學生霸佔,又要如何“付委”?

  又如學生堅持先通過民間版的“兩岸協議監督條例”。若依照此一版本,不僅兩岸關係全面凍結,還將倒退回到2008年陳水扁當局時代,加上學生要求“公民憲政會議”,難不成是要“正名制憲”?

  從當初反服貿,直到如今要凍結兩岸關係,學生的訴求慢慢變調。就如《尼爾森報道(NelsonReport)》所質疑,學生以民主為名,行霸佔“公署”之實,本質上是專制,得不到多數民眾的支援。

  這段期間,學生代表違法坐鎮議場,卻指揮警察封鎖“國會”議場、管制進出,這是雙重標準;只能容許自己反服貿,卻攻擊一切的反反服貿(挺服貿)力量,這種狹隘偏激的觀點,也絕非是民主的價值。

  恢復臺灣體制的正常運作,朝野政黨都有責任,學生也沒有特權。此刻收場還能得到掌聲,否則,罵名只會愈來愈多。(台灣網 朱煉)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