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本網快訊  >   正文

《原鄉》引發老兵共鳴:要珍惜兩岸來之不易的今天

2014年03月27日 18:56 來源:台灣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由全國臺聯文宣部、北京市臺辦主辦的“電視連續劇《原鄉》觀眾座談會”在京舉行(台灣網 高斯斯 攝)

   台灣網3月27日北京消息  講述去臺老兵衝破重重阻撓返鄉探親的電視劇《原鄉》正在央視一套熱播,該劇于3月12日登陸央視黃金檔後引發的情感共鳴也成為兩岸間的熱點話題。27日,由全國臺聯文宣部、北京市臺辦主辦的“電視連續劇《原鄉》觀眾座談會”在京舉行,與會人員從自身經歷出發,分享了觀看該片的心得與感受,更呼籲兩岸要珍惜來之不易的今天。

   臺灣金牌編劇陳文貴此次操刀《原鄉》劇本,他最初聽到是這一題材後便毫不猶豫地接下任務,在創作過程中走訪了很多身邊的臺灣老兵,記錄了他們的坎坷經歷與情感故事,經過藝術加工後搬上熒屏,展現出真誠樸實的藝術風格。製片方代表馬保華透露,這種主旋律題材的劇本通常會讓製片方很糾結,但拍攝過程中的感人點滴和情節的雋永動人卻讓他逐漸被這部真誠又充滿溫情的片子吸引。

  “臺灣省籍老兵返鄉探親協進會”會長徐兆麟回憶起那個年代的親身經歷時,仍然唏噓不已:1947年他在臺灣加入國民黨軍隊,後被送往大陸參戰。“我們從基隆港上船,等離開臺灣很遠了,站在甲板上看到臺灣變成一個小黑點,有人唱起歌,向故鄉告別,離別感傷的場面,一輩子也忘不了。”此後的幾十年,他在大陸輾轉從軍、落地生根、開枝散葉,但每每想起臺灣,仍是無法抑制的思念。

  而71歲的北京中日友好醫院手術麻醉專業首席專家賈乃光的家族故事也同電視劇的情節一樣撼動人心。1948年,賈乃光的父親帶著妻子和五個孩子準備隨部隊撤退到臺灣。由於妻兒為了滿足岳父的心願祭拜祖墳,賈父決定先行赴臺安頓再等待家人前往。而世事難料,兩岸隔絕後這一別就是35年。“我父親在臺灣再沒有成家,母親也是孤身一人拉扯了五個子女長大,35年只能靠斷斷續續的書信往來”。他認為,家庭經歷的巨大痛苦只是那個年代無數故事的縮影,《原鄉》讓我們看到了兩岸間最樸素的情感交流,這才是兩岸最終走向統一的基礎,而兩岸統一也是中華民族復興的基礎。

  “兩岸血脈相連的骨肉親情,是任何人、任何勢力,都無法阻隔無法切斷的。”中國社科院臺灣研究所專家陳桂清認為,《原鄉》的播出對當今的兩岸同胞是一次啟迪,它讓我們有了一次重溫那段歷史的機會,也讓我們意識到應該更加珍惜兩岸來之不易的今天。未來,在面對兩岸之間的種種困難時,應該像劇中所展現的,凝聚“一家親”的情感,珍惜和平發展果實,定能排除萬難。

  全國臺聯黨組書記梁國揚在總結時表示,《原鄉》的播出,再一次證明“兩岸同胞一家親,誰也不能隔斷我們的血脈。兩岸同胞命運與共,彼此沒有解不開的心結”。(台灣網記者 李徽 高斯斯)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