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本網快訊  >   正文

臺灣青年談“反服貿”:兩岸需要共同進步而非加深誤解

2014年03月26日 15:25 來源:台灣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台灣網3月26日消息 臺灣反服貿學生團體攻佔臺灣立法機構議場今已邁入第9天,雖然此次抗議聲音雖然博得不少頭版,但“反對”的態度是否能代表臺灣青年的普遍訴求?結束兵役不久的臺灣青年羅鼎鈞在接受台灣網電話採訪時就表示:完全不能。

  “如果看資料你就會知道,帶頭的那幾位都具有民進黨籍的背景。”他告訴記者,有很多學生事實上更想專注于學業,對這次活動完全“沒興趣”。而對於霸佔“立法院”,衝擊“行政院”等失控行為,一些學校院所甚至出現停課嚴重影響了學生的受教權,他們普遍認為:已經出離了合法的範疇,太過了!

  在分析造成這樣結果的原因時,羅鼎鈞表示臺灣學生此次對服貿反彈如此之大,一方面是並不了解協議內容,僅僅看了一些“懶人包”被誤導。他認為,其實服貿不過是ECFA下的具體實施部分,ECFA當初通過,服貿一脈相承卻通不過令人不解。“想必你們在臺灣新聞中也看到了,很多學生在接收採訪時對於服貿到底是什麼一問三不知,完全談不上理性。”  

  另外也不能忽視一些黨派集團在此中的煽動。他告訴記者,在“衝擊”活動開始的前一天,當他路過“立法院”時,只有少量學生聚集在門口,只是一般性的抗議活動。但一夜之間資訊或動員令通過facebook、line等渠道傳播、擴散,事態在第二天驟然緊繃,很多去“立法院”抗爭的學生甚至對自己要反對的事一無所知。而帶頭的幾位“學生領袖”全部是綠營背景也讓人對此次事件的幕後力量不禁存疑。  

  更重要的,羅鼎鈞認為,是學生們對現狀的不滿和自身追求的懈怠。他認為,臺灣近年來經濟環境不好,畢業生起薪低,壓力大,也滿足於生活在自己的“小確幸”中,本能地懼怕競爭。“我覺得我們現在的年輕人應該多學習上世紀60、70年代臺商一隻皮包闖蕩世界的拼搏精神,如果自己足夠強,何懼競爭呢?”  

  比起可能仍舊不清楚“服貿”到底為何卻罷課抗議的學生,在攻讀研究生期間學習大陸研究專業的羅鼎鈞顯然對大陸有著更多的了解。他表示,現在臺灣在區域整合中已經落後,必須大步追趕才有可能避免邊緣化的危機,服貿協議確實將幫臺灣真正打開一條在區域經濟中突圍之路。  

  對此次事件,羅鼎鈞也有些許擔心:我已經看到大陸網路上有很多網友對臺灣青年很不解,雙方的嫌隙很有可能因此加深。“其實作為同一個民族,我們應該做的是在競爭和合作中取長補短互相提升,每一個青年人都有責任讓兩岸共同進步,而不是加深誤解。”(台灣網記者 李徽)

 聲明:台灣網獨家稿件,網路媒體轉載請註明來源及作者,平面媒體轉載需經本網許可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