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本網快訊  >   正文

環保部副部長:應對霧霾要打攻堅戰持久戰

2014年03月08日 16:06 來源:台灣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環保部副部長吳曉青在新聞發佈會上回答記者提問。(台灣網 高斯斯 攝)

  台灣網3月8日北京消息 針對媒體關注的中國大幅度出現霧霾現象,環保部副部長吳曉青在今日舉行的新聞發佈會上表示,針對出現的重污染天氣,環保部聯合有關省市緊急啟動了一些應急機制,也做了幾個方面的工作,要徹底改善大氣污染,既是一個長期艱苦的過程,也是一個時不我待的過程,一定要加倍努力,既要打攻堅戰,還要打持久戰。

  今年2月20至26日,我國京津冀及周邊地區發生了大面積的空氣污染,而且空氣重污染的範圍不斷擴大,在27日才結束。吳曉青分析重污染天氣形成的原因,主要有三點:第一,污染物排放量大是根本原因。燃煤、工業、機動車、建築和道路揚塵是主要的排放源,是造成本次重污染天氣的根本原因。第二,不利於擴散的氣象條件是直接原因。重度污染那幾天剛好是靜穩天氣。第三,區域污染和本地污染的疊加是重要的因素。

  吳曉青表示,針對出現的重污染天氣,環保部聯合有關省市緊急啟動了一些應急機制,要求各省市根據重污染天氣的態勢,迅速啟動應急預案並做了三方面工作:

  一是提前開展了監測預警。重污染天氣過程到來前3天,環保部聯合有關部門預判到可能要發生重污染天氣,向各地區發佈了空氣重污染監測的預報資訊,提醒各地及時啟動應急預案。

  二是開展了專項督查行動,環保部牽頭,組織了7個小組對京津冀及周邊地區進行了專項督查,特別是對應急預案的執行情況、工業企業的排放情況進行了現場檢查。

  三是及時啟動了應急預案。北京、河北等發佈了橙色預警,天津、遼寧等啟動了黃色預警,按照預案的要求採取了相應措施。

  至於治理霧霾需要採取哪些措施?吳曉青認為,轉變産業發展模式,改善能源消費結構,抑制過快增長的機動車污染,加強城市建設管理,才能徹底改善大氣污染。要實現這樣的目標,既是一個長期艱苦的過程,也是一個時不我待的過程。“所以,我們一定要加倍努力,既要打攻堅戰,還要打持久戰。”(台灣網記者 高斯斯)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