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本網快訊  >   正文

臺灣力拼人民幣離岸中心 欲與香港並駕齊驅

2014年02月21日 11:56 來源:台灣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台灣網2月21日消息 臺當局“行政院長”江宜樺昨(20)日首度表態,力挺臺灣成為人民幣離岸中心。未來半年,臺“金管會主委”曾銘宗將與臺“央行”總裁彭淮南並肩作戰,以“商品多元化”與建立“人民幣回流機制”雙策略,力拼臺灣成為與香港並駕齊驅的人民幣離岸中心。

  據臺灣《聯合報》報道,臺“金管會”已成立推動人民幣離岸中心項目小組,正蒐集香港、新加坡及倫敦資料,研議大幅開放雙幣別ETF(指數股票型基金)及股票等人民幣商品。

  江宜樺昨天聽取臺“金管會”報告兩岸特色金融業務時表示,今年1月底,臺灣人民幣存款餘額已突破2100億元,盼臺“金管會”及臺“央行”持續鬆綁法規,除鼓勵業者發展具兩岸特色金融業務,也應建立人民幣回流機制,以利臺灣發展人民幣離岸中心,建立區域競爭優勢。

  曾銘宗指出,臺灣發展人民幣離岸中心的雙策略,是“人民幣商品多元化”及建立“人民幣回流機制”。未來半年臺“金管會”將推出更多具體措施,讓臺灣能與香港並駕齊驅。他説:“就我所知,‘央行’很積極跟大陸推兩岸換匯協議,一旦可換匯,人民幣回流大陸,又多一種新管道。”

  曾銘宗認為,要發展人民幣離岸中心,資金往來的量要夠大,商品也要夠多,目前香港已有不錯規模,臺灣不須因此妄自菲薄,因為比起新加坡、倫敦等其他新興發展者,臺灣在兩岸貿易、投資上都有先天優勢,“我們仍有條件,一步步完成人民幣離岸中心的目標。”

  據報道,在臺“金管會”初步設想的人民幣離岸中心路徑圖上,主要是透過商品多元化與建立人民幣回流機制來達成。在商品多元化方面,目前臺灣已有人民幣存款、基金、保單與寶島債等産品,日後還可考慮雙幣別的ETF與股票。

  在人民幣雙向回流上,曾銘宗説,目前臺灣的人民幣來源,已有人民幣2100多億元存款,以後兩岸貿易若以人民幣結算,因臺灣對大陸貿易出超,將自然持有大量人民幣。在去路上,可透過OBU(境外金融中心)放款給臺商,昆山試驗區集團內借款可回流,“不過,現在都是小規模,日後將與大陸商談,比照香港跟深圳作法,有更大的回流區域合作。”

  此外,兩岸服貿協議通過後,人民幣1000億元的RQFII(人民幣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額度可上路,也是人民幣回流機制的一種;未來臺“金管會”會向陸方爭取擴大RQFII額度。 (台灣網 扶海濤)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