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本網快訊  >   正文

臺灣民眾關注高房價 臺媒開列4變數分析走勢

2013年12月07日 15:32 來源:台灣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台灣網12月7日消息 景氣低迷、各項經濟數據不佳,房價卻高不可攀,這是臺灣社會的真實寫照。因此,目前有不少人在關注著房市何時會降溫。而臺當局“財政部長”張盛和日前也指出,臺北房價過高已達泡沫化指標。針對現狀,臺媒分析未來兩岸房市走勢指出,QE動向、利率、民眾所得、經濟前景可能是未來左右房價的關鍵。

  據臺灣“中央社”報道,臺灣房價居高不下,股市卻相對落後,張盛和更以“肥芭蕉、瘦櫻桃”比喻過多的資金仍停留在房市,從而壓縮股市金流。

  張盛和指出,臺灣房價高可歸類為3大因素:首先是資金行情,臺灣貨幣流動非常寬鬆;再看供需,臺北市有大約8萬戶超額需求,新北市超額供給7萬多戶,但新北房價正被臺北市帶動;最後,則是市場預期心理。

  其實近年臺灣當局雖然財政困窘,但民間的資金卻非常充沛,據“財政部”估計,臺灣民間的存款已達33萬億元新台幣,其中放款僅20余萬億,除此以外,都成為了閒置資金。

  這些閒置的資金不是流入股市、就是房市,由於民眾“有土斯有財”,還有“買屋保值抗通膨”的傳統觀念,導致房價難以下跌,更讓無屋者無緣晉身“有殼族”。

  對此,學者認為,臺灣高房價是近10年低利率的成果,市場遊資充斥,課稅並非能讓房價下跌。

  臺灣政治大學財政係教授陳國梁就説,因為租稅“轉嫁”,很可能出現的情形就是價格因為課稅而上升,迫使對房屋需求很沒有彈性的人,例如新婚或有新生兒的家庭,被迫用更高的稅後價格購屋,或因稅後價格的上升而無力購買,而對房屋需求不甚急迫者,則被迫延後購屋。

  雖然“財政部”訂調奢侈稅“微調”,以避免衝擊經濟,並加強對預售屋紅單炒作、豪宅查稅,打擊不當炒風。

  但房仲業者認為,目前美國量化寬鬆(QE)政策未退場,全球低利率還會維持一段時間,臺灣當局積極管控房市,提供實價登錄機制,將使得自住買盤的市場更穩定,房價走勢更理性,代表房市體質更健全。而生活機能完整、有題材區域的房産仍有增值機會。

  分析到未來2年影響房價的重要因素,臺媒指出,QE動向、利率環境、經濟前景和民眾所得將是重要的指標。(台灣網 李帥)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