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標簽:兩會領導人商談 | 經貿文化論壇 | 直擊海峽論壇 | 建黨91週年
您的位置: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本網快訊  >   正文

徐博東:羅福星故居得到修繕 烈士英靈應笑慰(圖)

2013年12月07日 08:31 來源:台灣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12月6日,在廣東蕉嶺縣藍坊鎮大地村,舉行了臺灣抗日誌士羅福星故居列為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的掛牌儀式,全國臺聯黨組書記梁國楊,羅福星孫女羅秋昭,臺灣抗日誌士親屬協進會參訪團一行出席了掛牌儀式。(台灣網 蕪同 攝)

  台灣網12月7日廣東蕉嶺消息 12月6日,在著名臺胞之鄉廣東蕉嶺縣藍坊鎮大地村,舉行了臺灣抗日誌士羅福星故居列為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的掛牌儀式,全國政協常委、全國臺聯黨組書記梁國楊,羅福星孫女羅秋昭,臺灣抗日誌士親屬協進會參訪團一行出席了掛牌儀式。儀式後,各界來賓參觀了修繕完畢的羅福星故居。

  羅福星(1886——1914)故居位於蕉嶺縣藍坊鎮大地村,是羅福星的祖父羅耀南于清朝咸豐年間親手創建。故居佔地面積1204平方米,其中建築面積1656平方米,共有66間,為四杠合面三門樓兩層土木結構的客家圍屋。

  3年前,本網曾以《徐博東:臺灣抗日烈士羅福星故居亟待搶救》為題,發表了著名臺灣問題專家徐博東教授向本網的投書,並配發短評,呼籲廣東省有關部門和當地政府“搶救羅福星在廣東蕉嶺的故居,並儘快將其列為文物保護單位”。如今,羅福星故居已按“修舊如舊”的原則進行了修繕,恢復了歷史的原貌,同時被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記者再次來到羅福星烈士的家鄉,現場採訪了徐博東教授及羅福星烈士後人。

  徐博東在羅福星故居門前對記者表示,今天參加羅福星故居被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掛牌儀式,心情很激動。幾年前第一次來參觀羅福星故居時感到非常震驚,於是寫了一篇文章,台灣網首先發表並配了照片與短評。文章發表後,新華網、中國評論新聞網等許多媒體進行轉載,産生了很大影響;新華社澳臺部也整理了相關資料,引起廣東省主要領導同志高度重視,做出批示,要求進行搶救維修。省相關部門按照特事特辦的方式,將羅福星列入了省級文物單位並下撥經費,蕉嶺縣在財政非常困難的情況下,投入數百萬配套資金。歷經三年多,在廣東省有關部門和蕉嶺縣的努力下,羅福星故居終於修繕完畢,並列入省及文物保護單位。徐博東感慨的説:羅福星烈士在天之靈應笑慰!

  徐博東表示,像羅福星這樣的涉臺文物,是承載著兩岸民眾愛國主義情操、維繫兩岸歷史連接的重要載體。現在修繕後的羅福星故居,與三年多前相比,真是天壤之別。那時的羅福星故居殘破不堪,故居內是墻倒屋漏,到處積水;故居外是荒草萋萋,門外還有個豬圈,令人看了傷心。而現在,所有的房屋都按當年客家民居的樣子進行了翻修,蕉嶺縣做了一件大好事。

  徐博東接著説,羅福星故居的修繕,一方面是告慰先烈在天之靈,另一方面是激勵後人,激勵兩岸人民繼承和發揚抗日先烈們的愛國主義精神,共謀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國家的統一富強。徐博東表示,目前故居內文物還太少,這需要下大力氣進行徵集。同時,應該充分發揮羅福星故居的教育和交流功能,讓以羅福星為代表的客家先烈的愛國愛鄉精神發揚光大。

  從臺灣趕來的羅福星孫女羅秋昭,臉上掩飾不住興奮,她出生在這所故居中,一歲時赴臺灣定居。她在掛牌儀式上連聲稱讚蕉嶺縣的修繕工作,並在現場贈給羅福星故居自己親手所繪的大幅牡丹花國畫,她表示,希望蕉嶺富貴、昌盛。

  蕉嶺縣委統戰部長魏偉輝表示,羅福星烈士故居修繕完畢並列入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將使“蕉嶺三英傑”的相關文物更加完善。下一步將加大文物資料的收集整理工作,儘快對羅福星故居內部進行布展,努力弘揚抗日誌士們的愛國愛鄉精神。(台灣網記者 蕪同)

  延伸閱讀:

  羅福星(1886-1914),字東亞,號國權,祖籍廣東鎮平(今梅州市蕉嶺縣)。羅福星受辛亥革命鼓舞,由海外歸臺,從事抗日革命運動。他奔走呼號于臺灣南北,發動群眾光復臺灣。在其號召、組織下,臺灣各地爆發了一系列的抗日活動。最後無奈事泄被捕,羅福星被侵略者處死,史稱“苗栗事件”。該事件震驚日本政府,引起國際關切,隨後日本當局將對臺灣的高壓統治改為懷柔政策。

  在掛牌儀式上,羅福星烈士的孫女在現場贈給羅福星故居自己親手所繪的大幅牡丹花國畫,她表示,希望蕉嶺富貴、昌盛(台灣網 蕪同 攝)

   

  修繕後的羅福星故居二層今昔對比。(台灣網 蕪同 攝)

  

  修繕後的羅福星故居一樓局部今昔對比。(台灣網 蕪同 攝)

 修繕後的羅福星故居外觀今昔對比。(台灣網 蕪同 攝) 

  相關文章:

  徐博東:臺灣抗日烈士羅福星故居亟待搶救(組圖)

  短評:搶救羅福星故居刻不容緩

相關閱讀:

[ 責任編輯:李帥 ]

: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